1.南京的名人有哪些

2.李姓的相关文化,起源,包括历史皆可 谢谢了!

3.保定建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4.三国人物,以及内容详细介绍

5.不眨眼的吴栋皇帝孙皓他是如何不眨眼的?

6.有谁知道朱氏辈分怎么排的?只知道 孝 世 运 家 上面的和下面的想不起来了,有没有知道的

7.三国志正史人物解说 高手进

保定建业文化旅游城怎么样呀_保定建业文化旅游城怎么样

保定建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电话0312-2023809,公司邮箱366387101@qq,该公司在爱企查共有5条****,其中有电话号码1条。

公司介绍:

保定建业集团有限公司是1992-03-05在河北省保定市成立的责任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保定市东风中路586号。

保定建业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张兰柱,注册资本30,118万(元),目前处于开业状态。

通过爱企查查看保定建业集团有限公司更多经营信息和资讯。

南京的名人有哪些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点是:

1,封建国家分裂,交替频繁.

2,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3,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4,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

5,科技发展,佛教盛行.

220年------魏黄初元年

正月,曹操死,子丕袭爵,嗣为丞相。十月,曹丕称帝,是为魏文帝曹丕,废汉献帝为山阳公,汉亡。建国号魏,都洛阳

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九品中正制

221年------蜀章武元年

刘备称帝,是为汉昭烈帝刘备,国号汉,世称蜀,都成都,以诸葛亮为丞相。刘备率兵东进,攻孙权

孙权接受魏国封号,称吴王于武昌

222年------蜀章武二年

蜀军出峡,与吴陆逊军相持于夷陵,被火攻击溃,是为夷陵之战。刘备败退白帝城

223年------蜀章武三年

刘备死,太子禅继位,是为蜀后主刘禅,诸葛亮辅政。遣邓芝使吴修好,共抗曹军

224年------魏黄初五年

魏文帝攻吴,至广陵,临江而还

225年------蜀建兴三年

诸葛亮平南中

226年------魏黄初七年

吴黄武五年

魏文帝死,子睿继位,是为魏明帝曹睿

吴交州刺史吕岱遣朱应、康泰出使南海诸国。

227年------蜀建兴五年

诸葛亮率军进驻汉中,上表请伐魏

228年------蜀建兴六年

诸葛亮兵出祁山攻魏,魏破蜀先锋马谡于街亭。诸葛亮出散关攻陈仓,不克

229年------吴黄龙元年

吴王孙权称帝,是为吴大帝孙权,国号吴,迁都建业

230年------吴黄龙二年

吴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过海达夷洲

231年------蜀建兴九年

诸葛亮出祁山攻魏,造"木牛"运粮

234年------蜀建兴十二年

诸葛亮由斜谷攻魏,屯五丈原,卒于军

237年------吴嘉禾六年

山越出山。吴将诸葛恪经过三年围困,使十万山越出山,其中得甲士四万

238年------魏景初二年

司马懿攻辽东,杀公孙渊于襄平

239年------魏景初三年

魏明帝死,齐王芳即帝位,太尉司马懿、宗室曹爽辅政

241年------魏正始二年

魏邓艾兴淮南屯田,开渠三百余里,溉田两万顷

249年------嘉平元年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杀曹爽、何晏,遂专魏政

251年------嘉平三年

魏都督扬州诸军事王凌于淮南起兵反司马懿,兵败被擒自杀

252年------吴太元二年

孙权死,太子亮即位

253年------建兴二年

吴孙峻杀诸葛恪,任丞相、大将军,督中外诸军事,专吴朝政

254年------魏嘉平六年

魏司马师废曹芳,立高贵乡公曹髦

255年------正元二年

魏镇东将军毋丘俭在寿春起兵讨司马师,失败被杀

257年------甘露二年

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起兵讨司马昭,次年失败被杀

258年------蜀景耀元年

蜀宦官黄皓开始擅权

258年------吴太平三年

吴丞相孙綝废孙亮为会稽王,立孙休,是为吴景帝孙休,景帝杀孙綝

260年------魏甘露五年

曹髦率军讨司马昭失败被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是为魏元帝曹奂

263年------景元四年

司马昭命邓艾、钟会攻蜀,后主降,蜀亡

264年------咸熙元年

魏罢屯田官,诸典农官皆为郡守、县令

264年------吴永安七年

吴景帝死,孙皓立

265年------晋泰始元年

八月,司马昭死,子司马炎继相国、晋王位。十二月,废魏主,称帝,是为晋武帝司马炎,国号晋,都洛阳。大封宗室诸王

266年------晋泰始二年

晋罢农官,所统悉属郡县。至此,曹魏屯田前后七十年

268年------晋泰始四年

扶南、林邑遣使至晋

275年------咸宁元年

中原大疫,洛阳死者以万数

279年------咸宁五年

晋以贾充为大都督,大举分道伐吴

280年------太康元年

晋灭吴,统一全国。颁布户调式,包括占田课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户调征收时,按九品混通的原则

281年------太康二年

汲郡战国墓中《竹书纪年》等竹简出土

290年------永熙元年

晋惠帝立,立贾充之女贾南风为皇后(贾后),武帝杨皇后父杨骏辅政。以刘渊为匈奴五部大都督

291年------元康元年

贾后杀杨骏,又杀汝南王亮及楚王玮;八王之乱开始

296年------元康六年

氐人齐万年起兵于关中

298年------元康八年

关中连年饥荒,巴賨豪酋李特率流民入蜀

299年------元康九年

江统着《徙戎论》,提出将氐、羌等族徙离关中

300年------永康元年

赵王伦杀贾后

301年------永康二年

张轨据河西,求为凉州刺史

赵王伦废惠帝自立,齐王冏等起兵杀伦,惠帝复位,冏专政

秦雍六郡流民起义爆发。流民推李特为首,起兵于绵竹,进攻成都

303年------太安二年

李特入成都,旋为益州刺史罗尚所杀。特侄李雄再攻下成都

张昌、石冰起义爆发。五月,张昌起义于安陆石岩山,后据江夏,攻襄阳,别帅石冰东进

304年------永安元年

李雄称成都王,建成汉

匈奴刘渊在左国城即汉王位,建国号曰汉。十六国开始

河间王颙将领张方逼惠帝西迁长安

305年------永兴二年

张敏于历阳起兵称楚公,为陶侃所败

306年------永兴三年

东海王越将领祁弘挟惠帝还洛阳。惠帝中毒死,弟炽继位,是为晋怀帝司马炽。八王之乱结束

@并州饥荒,诸将率吏民就食冀州,号为乞活

310年------永嘉四年

刘渊死,太子和继位。刘聪杀和自立

311年------永嘉五年

荆湘流民推杜 为首,据长沙起义

汉刘曜攻下洛阳,杀吏民三万余人,挟怀帝至平阳

313年------永嘉七年

刘聪杀怀帝,秦王司马邺在长安即位,是为晋愍帝司马邺

315年------建兴三年

晋封拓跋猗卢为代王

316年------建兴四年

刘曜进兵关中,愍帝降,被送至平阳,西晋亡

317年------建武元年

琅邪王司马睿即晋王位,史称东晋

祖逖北伐

318年------太兴元年

晋王睿称帝,是为晋元帝司马睿

刘聪病死,太子粲继位,旋为靳准所杀,汉亡。刘曜发兵攻准,自立为皇帝

319年------太兴二年

刘曜徙都长安,改国号赵,史称前赵

石勒自称赵王,定都襄国,史称后赵

322年------永昌元年

王敦起兵武昌,攻入建康,还屯武昌,遥制朝政。元帝懮愤死,明帝即位,王导辅政

324年------太宁二年

明帝下令讨伐王敦,敦以兄含为元帅攻建康,敦病死,兵众溃散

327年------咸和二年

苏峻、祖约之乱爆发

329年------咸和四年

后赵出兵攻占上邽,杀太子熙,前赵亡

330年------咸和五年

东晋始行度田收租制,亩税三升

后赵石勒称帝

335年------咸康元年

后赵迁都于邺

337年------咸康三年

鲜卑慕容皝称燕王,建燕国,史称前燕

338年------咸康四年

鲜卑拓跋什翼犍继代王位,建代,定法律

大成国李寿自立,改国号为汉

341年------咸康七年

晋诏王公以下至庶人皆正土断、白籍

347年------永和三年

桓温灭成汉

349年------永和五年

后赵石虎称帝

谪戍凉州的东宫卫士十余万人在高力督梁犊领导下于雍城起义

350年------永和六年

冉闵灭后赵,自立为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351年------永和七年

苻健在长安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大秦,史称前秦

352年------永和八年

前燕慕容 灭冉魏,遂在蓟称帝

354年------永和十年

桓温北伐前秦,军至灞上,逼近长安,因缺粮退兵

356年------永和十二年

桓温第二次北伐,入洛阳,留兵戍守而还

357年------升平元年

前秦苻坚即位,称大秦天王,汉人王猛辅政

前燕迁都于邺

361年------升平五年

桓温派兵破燕军,取许昌

362年------隆和元年

晋减田租,亩收二升

364年------兴宁二年

庚戌土断。晋大阅户口,令所在土断

369年------太和四年

桓温率军五万北伐前燕,至枋头粮尽撤退大败

370年------太和五年

前秦灭前燕

376年------太元元年

前秦灭前凉、灭代

晋废度田收租之制,王公以下口税米三斛,在役者免

377年------太元二年

晋建北府兵

383年------太元八年

晋秦肥水之战,前秦大败,内部分崩

晋增收口税米,每口五石

384年------太元九年

鲜卑慕容垂在荥阳称燕王,后燕始此

慕容泓称济北王,西燕始此

羌族姚苌在渭北起兵,称万年秦王,史称后秦

385年------太元十年

西燕慕容冲称帝,入长安

乞伏国仁自称大单于,筑勇士城为都,史称西秦

后燕慕容垂定都中山

386年------太元十一年

鲜卑拓跋珪称代王,都盛乐,改称魏,北魏始此

后秦姚苌入长安,称帝

吕光称凉州牧、酒泉公,都姑臧,后凉始此

394年------太元十九年

后燕慕容垂攻破长子,杀慕容永,西燕亡

前秦苻登为后秦姚兴所杀,前秦亡

395年------太元二十年

北魏在参合陂大败后燕

3年------隆安元年

鲜卑秃发乌孤称西平王,筑廉川堡为都,南凉始此

398年------隆安二年

慕容德自立为燕王,史称南燕

398年------北魏天兴元年

拓跋珪迁都平城,称帝,是为魏道武帝拓跋珪

399年------晋隆安三年

晋征发浙东诸郡免奴为客者为兵,引起反对,孙恩起义爆发

名僧法显从长安出发,西行往天竺求经

400年------晋隆安四年

李 自称凉公,都敦煌,西凉始此

401年------晋隆安五年

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称凉州牧,史称北凉

后秦姚兴迎鸠摩罗什至长安

402年------元兴元年

孙恩攻临海,败死。妹夫卢循继统其众

403年------元兴二年

桓玄废晋安帝,自称帝,国号楚

后凉降于后秦

404年------元兴三年

刘裕自京口起兵讨桓玄,玄挟安帝还江陵,后败死

405年------义熙元年

刘毅破江陵,迎安帝还建康

407年------义熙三年

赫连勃勃称大夏天王,夏始此

409年------义熙五年

后燕亡。冯跋建立北燕

刘裕北伐南燕,围广固

410年------义熙六年

刘裕破广固,南燕亡

卢循、徐道覆北进,攻长沙、豫章等郡,进逼建康,为刘裕所败

411年------义熙七年

卢循败死,至此,孙恩、卢循起义遂告结束

412年------义熙八年

法显航海回国,次年至建康,着有《佛国记》

413年------义熙九年

刘裕主持"义熙土断"

414年------义熙十年

西秦袭取乐都,秃发 檀降,南凉亡

417年------义熙十三年

刘裕北伐入长安,后秦亡

418年------义熙十四年

赫连勃勃陷长安,称帝

420年------宋永初元年

刘裕废晋恭帝自立,是为宋武帝刘裕,国号宋,史称刘宋,南朝始此

421年------宋永初二年

宋武帝死,太子义符立,是为宋少帝刘义符

北凉沮渠蒙逊攻破敦煌,西凉亡

423年------北魏泰常八年

北魏太武帝信用道士寇谦之,于平城起天师道场,道教大盛

魏筑长城,东西二千余里,以防柔然

424年------宋景平二年

宋少帝被废杀,宜都王刘义隆立,是为宋文帝刘义隆

431年------元嘉八年

夏灭西秦,北魏攻夏,夏主赫连定西迁,为吐谷浑所俘送魏,夏亡

436年------北魏太延二年

北魏灭北燕

439年------北魏太延五年

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北魏统一北方,十六国结束,北朝始此

444年------太平真君五年

太武帝禁私养沙门、巫觋,不得私立学校

445年------太平真君六年

盖吴起义

446年------太平真君七年

太武帝纳崔浩言,禁佛教,毁经像、塔寺,坑杀僧人

449年------太平真君十年

太武帝大破柔然,收人户畜产百余万,柔然从此衰落

450年------太平真君十一年

太武帝以修史"暴扬国恶"的罪名,杀司徒崔浩

太武帝率大军南进瓜步,扬言渡江,建康大震

453年------宋元嘉三十年

太子劭杀宋文帝自立。刘骏立为孝武帝,杀劭

457年------大明元年

宋实行土断,流寓之人编入当地户籍

460年------北魏和平元年

柔然攻高昌,以阚伯周为高昌王,高昌称王始此

云冈石窟约从本年起开凿,至太和十八年完成

462年------宋大明六年

祖冲之奏上《大明历》

465年------北魏和平六年

魏献文帝即位,十二岁,丞相乙浑专权

466年------天安元年

冯太后临朝称制,立郡学,置博士、助教、生员

471年------皇兴五年

太子拓跋宏即位,是为孝文帝

476年------延兴六年

魏冯太后称太皇太后,再次临朝称制

479年------齐建元元年

萧道成迫宋顺帝禅位,宋亡。道成称帝,是为齐高帝萧道成,国号齐

482年------齐建元四年

齐高帝死,太子赜即位,是为齐武帝萧赜

484年------北魏太和八年

魏始"班禄",每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供百官之禄;另增调外帛二匹。给禄之后,赃满一匹者死

485年------齐永明三年

唐寓之

485年------魏太和九年

北魏颁行均田制

486年------齐永明四年

北魏太和十年

唐寓之攻占钱塘,称帝,国号吴

改宗主督护为三长制

494年------北魏太和十八年

孝文帝发平城,迁都洛阳。诏禁士民胡服

洛阳龙门石窟约从本年起开凿

495年------北魏太和十九年

魏禁在朝廷讲鲜卑语;禁迁洛代人还葬北方。在洛阳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

496年------北魏太和二十年

魏定族姓,改拓跋氏为元氏,其余鲜卑诸姓均改为汉姓。鲜卑八姓与汉四大姓同等

4年------北魏太和二十一年

高昌王马儒为部下所杀,立 嘉为王。高昌 氏始此

500年------齐永元二年

雍州刺史萧衍在襄阳起兵

祖冲之死,生前首次把圆周率准确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

501年------齐永元三年

齐南康王宝融在江陵即位,是为和帝

萧衍入建康

502年------梁天监元年

萧衍为梁公、梁王,杀齐明帝诸子,称帝,是为梁武帝萧衍,国号梁,齐亡

506年------梁天监五年

梁魏大战

507年------梁天监六年

范缜发表《神灭论》

515年------北魏延昌四年

孝明帝立,胡太后临朝称制

516年------梁天监十五年

梁筑浮山堰城,引淮水灌寿阳。秋,堰坏,沿淮城戍村落十余万口漂流入海

523年------北魏正光四年

怀荒镇民起义。破六韩拔陵率沃野镇兵民起义,杀镇将,六镇起义始此

528年------武泰元年

尔朱氏之乱

531年------普泰元年

高欢起兵讨尔朱氏,立元郎为帝,是为后废帝

532年------普泰二年

高欢废节闵帝及后废帝,立元修为帝,是为孝武帝,自为大丞相

534年------永熙三年

高欢举兵向洛阳,孝武帝奔关中,依宇文泰。高欢入洛阳,立元善见为帝,是为东魏孝静帝,魏从此分东西。东魏迁都于邺

闰十二月,宇文泰毒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文帝,都长安

535年------西魏大统元年

西魏丞相宇文泰定新制二十四条。苏绰制定公文格式及计帐、户籍之法

541年------西魏大统七年

宇文泰颁布六条诏书

547年------东魏武定五年

东魏高欢死,子澄嗣。孝静帝被澄幽禁

阳炫之撰《洛阳伽蓝记》

548年------梁太清二年

侯景之乱。侯景于寿阳起兵反梁,渡江直入建康,围台城

549年------梁太清三年

侯景陷台城,梁武帝萧衍死,侯景立萧纲为帝,是为简文帝

550年------北齐天保元年

西魏大统十六年

高洋废东魏孝静帝,自立,是为齐文宣帝高洋,国号齐,都邺,史称北齐

北齐始立九等之户

西魏宇文泰创立府兵制

551年------梁大宝二年

侯景废简文帝,立萧栋,又废栋自立,国号汉

552年------承圣元年

王僧辩、陈霸先克建康,侯景东逃

萧绎在江陵即位,是为梁元帝

553年------西魏废帝二年

西魏攻占益州

554年------恭帝元年

西魏陷江陵

555年------梁绍泰元年

萧 在江陵称帝,称藩西魏,史称后梁

556年------西魏恭帝三年

西魏仿《周礼》建六官。宇文泰死,世子觉嗣,侄护统理军国事,岁末宇文护迫魏恭帝禅位,西魏亡

557年------北周孝闵帝元年

梁太平二年

宇文觉称天王,是为孝闵帝,北周建国。宇文护废觉,立宇文毓为天王,是为明帝

陈霸先代梁称帝,是为陈高祖陈霸先,国号陈

560年------北周武成二年

宇文护废明帝,立宇文邕为帝,是为周武帝宇文邕

561年------保定元年

北周上番服役由八番改为十二番

564年------北齐河清三年

北齐颁新律令。又重新颁布均田令

574年------北周建德三年

周武帝禁佛、道两教,毁经、像,命沙门、道士还俗

575年------北周建德四年

周大举攻齐,连战皆捷,旋退

577年------北周建德六年

周武帝率兵入邺,北齐亡

579年------大成元年

周宣帝传位于太子阐,是为静帝

580年------大象二年

杨坚总国政,先后平定起兵反抗他的相州总管尉迟迥、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难

李姓的相关文化,起源,包括历史皆可 谢谢了!

南京的古代名人太多了。最有名的当属朱元璋,他的陵墓明孝陵是世界文化遗产。孙中山的中山陵也有世界性的影响。号称十朝古都的南京光是帝王级的名人就有若干。其中南唐后主李煜词写得最好,在文学史上很有影响。

孙 权 孙权(182--252) 字仲谋。三国吴国的创建者。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年,孙权继承父兄事业,据有江东六郡。东汉建安十三年(208),联合刘备,用火攻,在举世闻名的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了东吴立国基础。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孙权将政治中心从京口迁来秣陵,次年改秣陵为建业,在楚国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修筑石头城。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储藏军械、粮食等物资。在石头城南置烽火台,为军事重镇。黄龙元年(229)四月,孙权在武昌称帝,国号吴。同年九月,迁都建业,这是南京建都的开始。孙权在建业改建“太初宫”·官周长500丈。并将建业城修建成一座真正的古代城市,城周20里19步。孙权在江乘,溧水、湖熟等县设典农都尉管理农业。派屯兵3万,在句容至云阳(今丹阳县)开凿一条名“破冈渎’’的运河,沟通了秦淮河与太湖流域的往来。在建业城西南开运渎,又凿东渠(青溪),开潮沟,并使秦淮河两岸成为商业繁荣地区。孙吴宫中有上千名从事丝织的宫女,这是南京丝织业的开端。西南的冶城,是冶炼和铸造的中心。孙权重视航海事业发展,曾派万人船队航行到夷州(台湾)、辽东半岛、海南岛;又派使者航行到高丽(朝鲜)、扶南(柬埔寨)、林邑(越南中部)和南洋群岛各国。还兴建了江南第一座佛寺――建初寺。公元252年,孙权病逝,葬于钟山南麓,以后名吴大帝陵、孙陵冈、吴王坟(今名梅花山)。 刘勰,字彦和,大约生在刘宋明帝泰始元年(465年),经历了宋、齐、梁三代。自幼丧父,20岁又丧母,家境贫寒。一生笃志好学未婚娶。居丧三年后,24岁投靠高僧僧祜,寓居定林寺。除了校经、读书以外,写作《文心雕龙》,是刘勰在定林寺的主要事业。大约33岁时,开始提笔论文,经过几年的努力,写成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但是却不为“时流所称”。不过刘勰对他著作的成就有充分信心,他决心取定于当时文坛领袖沈约。可是沈约地位高,门阀观念重,刘勰没有资格直接拜访,只好背着书稿,装成小贩等沈约车出,上前谒见。沈约读后,大加赞赏,认为“深得文理”,置于案头,以便随时翻阅。由于沈约的称誉,刘勰及其《文心雕龙》才渐为世人所知。也可能是沈约的推荐,天监初,刘勰起家奉朝请,39岁离开定林寺,走上了仕途。他先后担任和兼任过中军临川王萧宏、南康王萧绩的记室(管理文书),车骑仓曹参军(管理仓廪),太末(今浙江衢县)县令,步兵校尉(负责东宫警卫),东宫通事舍人(管理章奏)等职务。任太末令时,“政有清绩。”任东宫通事舍人时,受到当时另一位文学家昭明太子萧统的“爱接”,他们共同讨论篇籍,商榷古今。晚年,梁武帝命刘勰入定林寺和僧人撰经。于是他离开宦海又回到定林寺。最后,刘勰选择了出家的道路。出家后,不到一年即大约在中大通四年(532年)逝世。史传说刘勰“为文长于佛理,京师寺塔及名僧碑志,必请勰制文”。可见他在当时是负有盛名的作家,可惜他的文集早已失传。现在,除了《文心雕龙》以外,只有《灭惑论》和《梁建安王建剡山石城寺石佛碑》两篇保存下来。王安石(1021―1086年),宋天禧五年十一月十二日辰时生于江西临川,字介甫,号半山,因他曾被封为荆国公,死后谥文公,所以又称王荆公、王文公。这位“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列宁语),虽然出生在江西,却与南京有着不解之缘。他在南京度过青春时代,在南京三次任知府、两度守孝、两度辞相后居住,在南京先后生活了近二十个年头,逝世后又葬在南京钟山脚下,他的父母兄弟死后也葬在南京,他在南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事迹和壮丽的诗篇。谢安筑别墅于江宁东山,并在此指挥淝水之战,《晋书》谢安传、王羲之传都有详细的记载,简文帝司马昱时,谢安已五十多岁,谢玄三十岁,他们就已在此居住,“高卧东山”了。孝武帝司马曜太元时(公元376年以后)秦符坚入侵,安拜为上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即命弟谢石、侄谢玄征讨。太元八年,战事紧急,“玄入(指入安南京宅第)问计,……安遂命驾出山墅(指江宁东山),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以总统功,进拜太保。”这,也就是谢安在此指挥淝水之战的历史形貌,这是多谋善断、沉着指挥的崇高‘形象。关于他在此东山筑馆,晋书传中亦有明确记载,称其“善行书……性好音乐,……于土山营墅,楼馆林竹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又说,“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及镇新城,尽室而行……”

1:钟山蒋公:钟山蒋公指东汉广陵人蒋子文。蒋曾任校尉,捕盗于钟山下,伤额而死。传说死后成神。后孙权封其为都中侯,改钟山为蒋山。

2:方孝孺:方孝孺被称为明初第一大儒,且是辅佐朱元璋孙子建文帝的重臣,桃李满朝廷(其实是一大派系)。燕王朱棣打下金陵后,第一个要收服的就是方孝孺,偏偏这位老夫子一身傲骨,两次见新皇帝都是披麻带孝、嚎啕痛哭,朱棣低声下气请他代拟诏书(逼他表态),他只写了「燕贼篡位」四个大字。朱棣问他:「难道你不怕死吗?」方孝孺答:「要杀便杀,诏不可草。」朱棣:「难道不顾及你的九族吗?」方孝孺:「不要说九族,诛十族也不怕。」这一下皇帝火了,在方孝孺九族之外,加上「门生」凑成十族,统统杀掉。

3:端方:1907年,两江总督端方奏请朝廷,要求兴建一条连接沪宁铁路直达市区的铁路。经清批准,委派江南商务总办王燮为工程总办,聘请英国人格林森为总工程师,动支白银40万两,当年10月动工,次年12月竣工,全长计工部尺23里(约7.3公里),名为“宁省铁路”。

4:王伯沆:王伯沆(1871-1944)名瀣,字伯沆,(1871-1944)名瀣,字伯沆,1940年,日伪为了粉饰太平,拼揍成立“南京中央大学”,企图利用王瀣的名望做招牌,派人上门劝说到该校挂个教授名义,可以不到职,拿份干薪,遭到王瀣的严词拒绝。日伪看看利诱不行,竟来硬的。一天,两个日本军官模样的人,闯进王瀣住宅,先是甜言蜜语,百般诱劝,王瀣静卧床上,不屑一顾,一言不发。一个军官突然拔出雪亮的军刀相威胁,王瀣泰然处之,从容等死。两人只好悻悻而去。从此,王瀣闭门不出。精神上的苦闷,生活上的折磨,加之1944年秋天又染上了疟疾,腹泻不止,9月25日,终于一病不起,与世长辞了。临终前,嘱咐妻女:“我生不愿见到日寇,死了,棺材也不愿见到敌人。身后不要发丧,棺材不要出门,就悄悄埋葬在后院里!”家人遵其遗嘱照办了。1946年,中央大学复员回到南京。为王瀣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国民敬送了由蒋介石题写“爱国耆儒”的金字匾额,以表彰逝者临大节而不可夺的民族气节。

5:赵蕊蕊,生日:1981.10.8 ,籍贯:江苏南京 ,身高:1.米,体重:75公斤,位置:副攻手.扣球高度:3.26米

拦网高度:3.15米

效力球队 八一女排

教育背景:大专

个人爱好:绘画、听音乐

6、叶兆言,南京人,著名作家。1957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班。历任金陵职业大学教师,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江苏作家协会专业创作员。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

叶兆言的祖父是中国文学元老叶圣陶,父亲叶至诚曾任江苏省文联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母亲姚澄是省锡剧团的著名演员,“兆言”这个名字,就是各取父母名字中的“姚”和“诚”的半边组合成的.14年高中毕业,进工厂当过四年钳工。18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班,获得硕士学位。历任金陵职业大学教师,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江苏作家协会专业创作员,副,新概念作文大赛评委。现为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6年80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创作总字数约四百万字。 主要作品有:《烛光舞会》《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煞》《花影》《旧式的情感》《小杜向往的浪漫生活》《路边的月亮》《哭泣的小猫》《诗意的子川》、《闲话南京的作家》《南京女人》《不娶我你后悔一辈子》《名与身随》等。七卷本《叶兆言文集》《叶兆言作品自选集》以及各种选本。长篇《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影》《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多么顽固》, 散文集《流浪之夜》《旧影秦淮》《叶兆言绝妙小品文》《叶兆言散文》《杂花生树》等。其作《追月楼》获1987——1988年全国优秀中篇奖、首届江苏文学艺术奖。

7、栾菊杰,女,1958-9-14,出生在江苏南京,运动项目为击剑,加拿大籍,13年入南京业余体校,15年入江苏队。最好成绩是在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获得女子花剑冠军。2008年,以50岁的高龄代表加拿大代表团参加北京奥运会的花剑比赛,获得32强.

叶兆言

江苏苏州人。1957年生。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班。历任金陵职业大学教师,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江苏作家协会专业创作员。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 祖父是中国文学元老叶圣陶,名字来源于父母的名字各取一半。是真名。

南京人。14年高中毕业,进工厂当过四年钳工。18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80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创作总字数约四百万字。主要作品有七卷本《叶兆言文集》、《叶兆言作品自选集》以及各种选本。另有长篇《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影》、《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心太顽固》, 散文集《流浪之夜》、《旧影秦淮》、《叶兆言绝妙小品文》、《叶兆言散文》、《杂花生树》等.

其作《追月楼》获1987——1988年全国优秀中篇奖、首届江苏文学艺术奖,现为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烛光舞会》《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煞》、《花影》、《旧式的情感》、《小杜向往的浪漫生活》、《路边的月亮》、《哭泣的小猫》、《诗意的子川》、《闲话南京的作家》、《南京女人》、《不娶我你后悔一辈子》、《名与身随》等。

有一女儿,03年高考。现居南京

还有还有,陈光标、梅婷、叶凡、毛阿敏。

老早老早以前滴:孙权。

秦淮八艳: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

保定建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图腾释义

《说文解字》认为“李”字的本义是指李树。远古时代的李氏族便是以李树作为氏族的原始图腾;古时,“李”与“理”相通,“理”字的本义是指掌管征伐刑戮的法官,世袭理官的李姓先人也以官名作为氏族的图腾

源于嬴姓和姚姓

源于嬴姓和姚姓,出自黄帝之后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理徵和舜帝姚姓的后代结合的后代,或出自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耳,属于以官职名为氏。颛顼和舜帝后代一说:李姓祖先之一是伯益,伯益是帝颛顼的裔孙。舜帝时候,伯益因帮禹治水有功,又为舜驯服鸟兽,被舜赐姓嬴氏,李姓出自嬴姓和姚姓,李姓祖先之一:嬴姓出现因为舜帝的赐姓给他的女婿姓为嬴,还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舜帝,姚姓,舜,黄帝子孙,生于姚地,以地取姓为姚,其后代就以姚为姓。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舜帝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概括有两种: 一种说法是:商帝辛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 另一种说法是:据史籍记载,周朝以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

源于改姓、赐姓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平定哀劳夷后,曾赐当地各少数民族以赵、张、杨、李等姓。 北魏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全面汉化政策,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在回族姓氏中,有不少姓氏是历代皇帝赐予的姓,如李、达、答、张、白、沐、陕、郑、朱、金等姓。回族李氏是七世纪以来少数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来中国并定居;十三世纪以后又有一部分中亚细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在与汉、维吾尔、蒙古族相处的过程中形成回族,又称“回回”。李氏在回族中所占比例较高,有些直接来自古波斯或阿拉伯,如五代前蜀词人李珣,其祖先就是波斯人,来中国后留居梓州(今四川三台)。

少数民族李姓

1.苗族: 苗族居住在南方,半数以上在贵州,其余分布于湖南、云南、广西、四川、广东、湖北等省,与其他兄弟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约有五百一十万人。李氏在苗族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黔西威宁地区的苗族中为大姓之一。汉姓为“李”、苗姓为“孟恩路”,这是他们实行“子父连名制”的一种特殊写法。苗族中的李氏,有些是民族融合的产物,有的已与李氏的原义无关。例如,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由张秀眉领导的贵州苗民起义中有个起义军将领叫李洪基,但他并不姓李,“李”系他的苗语名字“拟”的讹写,而“拟”在苗语中意为水牯牛,“洪基”为“弯角”之意,故“李洪基”即“弯角水牯牛”。据有关学者考证,清朝官府在登记户籍册时,用同音的汉姓代替男性户主的苗名,因而形成了苗族汉姓。苗族中的一些李氏,就是这样产生的。

2.壮族: 壮族系由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成,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约有一千三百四十万人,其90%以上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少部分居住在云南、广东等省。李氏在壮族中人数较多,曾出过一些有影响的人物,如太平天国著名将领李开芳、李锦贵、李文彩等,均为壮族李氏人。 3.瑶族: 瑶族主要由古代“长沙武陵蛮”的一部分发展而成。约有一百四十五万人,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五省区的山区,其中广西瑶族人数约占总数的70%强。李氏为瑶族主要姓氏之一,在瑶族原有十二姓中居于第五位。瑶族李氏根据血缘远近,分有若干“房”;各房都有称呼,辈分称谓有“本头”、“巴比”、“九古”等。瑶族李氏具有反抗封建压迫的精神,清朝有广东八排瑶民反清首领李英,还:有湖南瑶民起义首领李元发。 4.白族: 白族自称“白子”、“白尼”,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并散居于云南省碧江、元江、昆明、昭通及贵州省毕节等地,1982年统计约有一百十三万余人。唐朝史学家杜佑,曾任岭南节度使,熟悉南方少数民族情况,他所撰写的《通典》中记载有白族的姓氏:“其地有数十部落……有数十姓,以杨、李、赵、董为名家,各据山川,不相役属。”从中可以看出李氏是白族中的大姓,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再往前追溯,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在赐给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以张姓时,又赐各酋长杨、李、赵等姓。这又说明一千七百多年前云南白族已有李氏。三国以后,有不少李氏汉人徙居云南,久而久之,与白族融合在了一起,如唐朝贞观年间的“西洱河蛮”中的杨、李、赵等姓,都自称本来是汉人 5.畲族: 畲,意为烧榛种田,即在播种之前将田中的草木烧去,以灰作肥料。畲族因从事畲耕(即刀耕火种)而得名,他们自称“畲民”或“山客”,约有三十八万人,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五省六十多个县(市)的部分山区,以福建、浙江两省为最多。他们通用汉语,主要从事农业,长期和汉族人民杂居,关系十分密切。福建霞浦县畲族族谱中记有“唐光启二年(公元886年),盘、蓝、雷、钟、李有三百六十余丁口,从闽王王审知为乡道官,由海来闽”,这说明唐朝末年福建有畲族李氏。元末有福建农民起义首领李志甫,据说就是畲族人。 6.犹太族: 犹太人古称“希伯来人”,公元前十三世纪曾在巴勒斯坦居住,用希伯来语(属闪含语系闪语族),公元前十一世纪建立以色列王国,创犹太教。公元一至二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期间,绝大部分被赶出住地,其中散入欧洲的受到迫害,或与当地民族结合。犹太进入中国,约始于唐朝;有较多的人来中国,是在北宋中叶。北宋时进入中国的这一批犹太人,其先祖在公元前二世纪七十年代离开犹太本土,流徙到印度的孟买地区,在那里定居了一千一百多年之后,于十一世纪中叶或后叶,又循海道向东推进,到达了中国。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犹太人散居于洛阳、北京、南京、杭州、宁波、泉州等地,但人数最多是住在开封的犹太人。住在开封的这一支犹太人移民,以李氏为首,共有李、俺、艾、高、穆、赵、金、周、张、石、黄、聂、金、张、左、白等十七姓,其中两李、两金、两张为“同姓不同家”。明崇祯皇帝十五年(公元1642年)9月明军掘黄河堤放水淹李自成起义军,使开封沦为泽国,开封犹太人逃亡各地,直到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重建开封城时,幸存的犹太人才随同汉、回民返回开封,后又在寺院旧址上重建了清真寺。清初,开封犹太人有李、艾、赵、张、高、金、石七大姓,李氏仍居首位。现在开封犹太人尚有四姓,仍有李氏,他们已完全接受了汉族文化。 7.蒙古族: 源于陈蒙古八旗李雅拉氏,原居于丹东岫岩奇风岭地区,后取其姓首字谐音汉字“李”为氏,隶属镶红旗蒙古。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奉命驻守岫岩奇风岭一带,今后裔散居于岫岩汤池、凤城等地。 8.回族: 回族中的李氏,主要源自赐姓。 据《中国历代回教名贤事略》中记载:唐朝时的“李光颜,本阿跌失,敕勒十五部落之一也。因世有武功,赐以国姓荣之。” 此外,有个别的李氏则是源于改氏。《闽书方外志》中记载:明朝李蛰,本姓林,但祖上“性刚正不挠,为执政所嫌,从容毕命于福州”,其后便改氏“李”了。在清朝,内务府回回族人尼亚咱改氏为李,这也是回族李氏的又一支。

得姓始祖

李利贞

(公元前1069年—公元前992年),原名理利贞,是李姓的得姓始祖,是老子李耳的祖先。上古帝王颛顼之后 皋陶后代理徵,字德灵,封为中吴伯,在殷纣王时任理官,因执法如山,忤逆昏君商纣王的旨意,招来杀身之祸。家族面临株连危险。妻契和氏携幼子利贞出逃,到伊侯之墟,饥渴交侵,摘路旁树上果子充饥才得生存。一感李子活命之恩,二为改姓避难,所以理利贞改姓李利贞,后迁徙定居陇西。从此李氏延续万代,繁衍发达而成中华第一大姓。

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唐《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同源,人数最多,声望最大。在唐朝以前赵郡李氏地位高于陇西李氏。

赵郡堂:以望立堂。

中山堂:以望立堂。

龙门堂:以望立堂。

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赵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广汉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渤海郡:西汉时期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 襄城郡:南北朝时北魏于县境置钟离、襄城、陈阳、石马诸县,分别属南襄州、西淮安郡和襄城郡,今城关镇为当时的襄城县治,以后历为州治、县治。治所在襄城(今河南襄城)。 江夏郡:西汉高祖时设置,治所在湖北安陆(今湖北安陆),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安陆、云梦、应城,及孝感、汉川、汉阳、黄陂一部,辖区涉及今孝感地区及河南光山县、新县西部、信阳市东部、淮河南部一带地区。 梓潼郡:汉末刘备分广汉郡置梓潼郡,治梓潼(今四川梓潼)。 范阳郡:秦朝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定兴县一带。 梁 郡:梁郡本为梁国,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公元前202年),此之前叫砀郡,治所在淮阳(今河南商丘),下辖八县,其范围包括今河南商丘、虞城、民权及安徽砀山、山东曹县诸地。三国曹魏时期始改为梁郡,南北朝宋国定为梁郡,移治下邑(今安徽砀山)。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

字辈

山东日照太平桥李氏派语:为予衍其绪,宗业宜慎守;忠厚作贻谋,家运乃克久;植基资笃信,敦行尚朴诚;敬共存世泽,懿训栽心铭。 陇西堂李氏派语:国正添必茂,高腾秀起彰,宗荣征瑞庆,祖泽远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发久祥,于时增振耀,弈稷衍其行。 河南南阳李氏派语:兴广文明云,石川人一家,万代开中华。 东山李氏派语:世开国运,文士宏兴,正心诚意,盛德日新,英才应遇,克建功勋,荣华继美,光宗显亲。 高桥李氏派语:世德相承远,扬泽锡恒光,文明昭裕启,家声庆福长。 善邑曲江李氏派语:本曰守承先世逢,绍廷政学安邦国,书田基业振家声,景运文明光祖泽。 云湖李氏原派语:义根思远,荣秉丹良,应开永世,枝芳助茂。新派语:瑞集星垣,祥征齐宇,德绍前徽,光昭祖绪。 锦潇堂李氏派语:子民享盛世,国祚自长春,祖德周贤士,宗功汉彦臣,贻谋宏远大,文允启开新。 湖南邵阳八甲李氏派语:应嗣继仁子,志文仲显廷,祖宗永世德,时长开佑增。续班:本正发祥懋,肇启有忠纯,立学光前代,家传瑞运新,声华成盛业,孝义一庭荣。 湖南宁乡李氏派语:鞠公口占原派:崇志奉正宗,祖方应兆龙,荣华发达茂,永远曜先公。一修原派:文光恢世绪,良泽启廷封,长振家声大,祯祥国祚雍。三修新派:忠孝功名显,诗书道业隆。派次:宏开景象,家世克昌,承宜祖德,永锡贤良。 湖南沅江李氏派语:景继修凤玉应,春世时之成,大学文名显,鸿勋泰运新,克勤功益懋,遵道治常隆,守训承先志,敦行尚本真,有恒斯建业,能立定增荣。 湖南岳阳李氏派语,荣资成国泽,才之重南方。 南郭李氏派语:居均元景,丕基式廓,文献日存,英明代作,规启来哲,道裕先觉,美继西昆,盛传东洛,奕叶香腾,新枝秀擢,甘雨和风,增辉花萼。 龙船港李氏派语:德以仕大,万李春胜,赐隆先光,开联荣荫,人文蔚起,升朝辅政,世泽孔长,家风愈盛。 腾冲叠水河李氏派语:自立根肇守,诚振本性生,天其钟有庆,端显永炳文。 甘肃陇西李氏初定派语:经纶道节展奇才,辅佐天家登相台,宪章祖训扬先泽,洪起心传庆方来。重定:经纶承祖泽,光裕振家声,肇建洪模永,宗支裔代荣。通谱班次:享叙传谟典,洪基肇吉安,泰和家政协,鼎甲焕新班。 京江李氏派语:福泽由天定,心田在而耕。 井岗李氏派语:秀公九族亲,甲第冠千军,石羊发基址,均志李连陛,应尚仕忠臣,国太永安宁,荣华光宗祖,富贵远传名,道德辉先泽,诗书裕哲昆,文章称寿世,学业建经纶。 衍庆堂李氏偶公股前派:万荣道兴恺,明常崇德彰,春应贞元泰,雍熙乐允祥。贤公股前派:才文寿妙广,永玉万森崇,应一启振家,声川长必祥。偶贤两支合汀后派:忠义开鸿绪,龙族着烈光,经纶昭实学,廉敬历官方,根本培深厚,芝兰奕世香。 三桥李氏字辈:远世思明德,昌时衍令谟,彦奇蕃克绍,昭朗盛宏敷。 岩田李氏字辈:仁信兴邦本,忠诚忠具辉,高实从正发,滋赞美明颀,俊秀潜龙跃,簪缨起凤飞,诗书光德业,文焕珠玑。 高密李氏字辈:元宪诒敦迪,嗣符亶毓;衍祚最隆翼,永传赞厚。 赣榆白石头李氏字辈:相为至宝,新作良田,忠厚传家远。 四川南充南部李氏字辈:朝元先庭维仕林,文昌定国胜聪明 四川广元苍溪李氏字辈:洪白斯林 春士中青 三元开太 定显之云 光启 永世昌明. 永年李氏字辈:球璧延前代,簪缨发后昆,克家常德建,经国远谋存。一本亲惟笃,同寅谊尚敦,门威知允茂,不负陇人孙。 霍邱花园李氏字辈:字田临三章,学为继世长,新家传道德,治国定安邦。 霍邱龙潭李氏字辈:乾坤毓敬杨,栋克海学章,保家立朝纲。 四川资阳李氏字辈:应文春先,单廷世云,如恒其德,光宗必成。 河北胜芳李氏字辈:文耀裕光兆,嘉世守中和。 湖北程集李氏字辈:老派:维学师在贤,大振家国传,智仁承祖德,孝友取宗光,作述芳名远,修齐锡庆长。新派:继世昌威治,诗文胜泽兴。 保定府李氏字辈:德洪天喜贵,长久振家兴。

宗祠楹联

李姓宗祠通用匾额 道德传家 太白遗风 诗酒流芳 “道德传家”源自老子。 “太白遗风”“诗酒流芳”指唐代大诗人李白 李姓宗祠四言通用对联 卫公勋业; 元礼门墙。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唐·李靖屡建军功,太宗时封为卫国公。下联典自东汉·李膺,字元礼,以声名自高,后进有登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西陇望族; 北海名流。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自唐·李邕,李善之子。善注《文选》。玄宗时,官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 陇西世泽; 冯南家声。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自汉李广,陇西成纪人。以及唐高祖李渊,祖籍陇西成纪。“冯”,即冯翊,古地名,今陕西省大荔县。 邺侯世泽; 楷模家声。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唐·李泌,封邺侯。下联典自东汉·李膺,字元礼,太学生称“天下楷模”。 庋藏邺架; 召记玉楼。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唐·李泌,封邺侯。藏书甚丰,号为“邺架”。下联典自唐·李贺,临死前见梦:上帝成白玉楼,召其作记,遂卒。经传道德. 经传道德; 名重谪仙。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春秋·老子,名李聃,著有《道德经》。下联典自唐·李白,贺之章称之为“谪仙人”。 漱玉词丽; 娘子军兴。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南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著有《漱玉词》。下联典自唐高祖李渊之女平阳公主,其夫柴绍随李渊起兵反隋,平阳公主在陕西招募军队七万余人,时称“娘子军”。 有典有则; 卜世卜年。 ——佚名撰台湾省金门县李氏家庙联。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李大钊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李大钊自题联. 勋业西平望; 文章北海风。 ——当代书画家李曲斋集清·李文田遗墨字撰题广东省顺德县均安镇上村李氏宗祠联 李姓宗祠七言通用对联 狂歌痛饮双仙骨; 索句呕心一锦囊。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唐·李白为诗仙、酒仙,是为双仙。下联典自唐·李贺每出游,备一锦囊,得句即投其中,其母见之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巳耳。” 居士词犹传漱玉; 娘子军莫与争锋。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李清照。下联典指唐·李渊之女平阳公主。 木荣花绽展春色; 子孝孙贤传嘉风。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鹤顶格李姓拆字联。 岷江水利千年颂; 昌谷诗风万里香。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战国水利家李冰,开凿都江堰。下联典指唐代诗人李贺,有《昌谷集》。 玉炉修炼延年药; 真道兴诚益寿丹。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云南省陆良县城南面三十里处的终南山老子(李聃)说经台石刻联。 新添十竹皆紫玉; 恰对九峰如画屏。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清代地理学家、古文家李兆洛撰书联。 原本陇西神仙祖; 派系唐朝帝王孙。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台湾省台北县淡水镇忠寮里竹围子李氏祖厝联。 李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对联 道德犹龙,名起柱下; 文章倚马,系出陇西。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诗礼趋庭,人羡邺侯卷轴; 忠贞体国,世瞻元礼萧墙。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李泌秩事。下联典指东汉·李膺秩事。 鸣凤朝阳,谏诤均推御史; 宫袍带月,神气咸钦谪仙。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代御史李善感。下联典指李白。 系出陇西,将相公侯光国史; 宗开淮左,忠良孝友笃家风。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用安徽省嘉山县曹府山李氏宗祠联。上联典出李氏郡望及历史上李氏人才辈出,不乏“将相公侯”;下联典出本支李氏定居于淮河西岸,以“忠良孝友”为家风。 田可耕,桑可蚕,书可读,袭誉传家至宝; 战则胜,攻则取,守则固,文忠开国殊勋。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代江南巡察大使李袭誉。下联典出明代大都督府左都督李文忠。 世系考春秋,御史名官、东鲁圣人曾问礼; 渊源溯唐代,翰林著绩、玄宗皇帝也求诗。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孔子问礼李聃之事。下联典出唐玄宗李隆基求诗于李白之事。 脉接盛唐,喜玉叶金枝,派衍绥江绵瓜瓞; 源开有宋,幸龙章凤诰,多传岭表世簪缨。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用广东省广宁县古水镇李氏宗祠联。上联典出本支李氏宗的来源和迁徙;下联典出本支李氏多有大家贵胃。

三国人物,以及内容详细介绍

不是国企。

根据(爱企查)查询得知,保定建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03月05日,注册地位于保定市东风中路586号,法定代表人为张军辉。经营范围包括其他建筑安装。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钢结构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土石方工程,起重设备安装(只限建筑工地),制冷设备安装,建筑装饰装修,建筑机械维修、租赁,建筑材料销售,房屋租赁,铝合金、塑钢门窗销售,机电设备安装,锅炉安装,压力管道安装,体育场地设施工程,园林绿化,公路工程,路桥工程,防水防腐保温工程,消防设施工程,环保工程,古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电力工程专业,石油化工工程专业。(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保定建业集团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0家公司,具有46处分支机构。

不眨眼的吴栋皇帝孙皓他是如何不眨眼的?

三国历史简介:

三国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时期。东汉末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并实际上以丞相的职位掌握东汉,取得“魏王”称号,加九锡。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继承其位,同年强迫东汉的末代皇帝献帝刘协将皇位禅让给他,建立了曹氏,国号“魏”,史称“曹魏”,至此东汉正式灭亡,三国时代正式开始。221年,以益州为根据地的刘备自立为皇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同年,割据扬州、荆州、交州等地的孙权接受曹魏的册封,开始称“吴王”。229年,他正式称帝建国,国号“吴”,史称“东吴”。已经事实上控制曹魏的司马家族于263年吞并蜀汉后,司马炎于265年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西晋于280年攻克江南的孙吴,正式统一中国,三国时代就此结束。

三国历史概述

汉章帝以来,东汉一直处于宦官集团与外戚集团的权力斗争,这两大集团力量的互相斗争,形成了东汉独特的政治局面;权力每次交接,无不伴随大规模的杀戮,严重削弱了东汉帝国的势力。

公元184年,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以张角三兄弟为首的、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东汉为了镇压黄巾起义,一方面放权到洲牧、太守,一方面默认并支持地主阶层组织私人武装,对抗起义军。经过近一年的较量,基本上把黄巾军镇压下来。但是经过黄巾起义,东汉已经遥遥欲坠,加上权力下放到洲、郡一级和容许地主阶层拥有私人武装;各洲牧、太守纷纷拥兵自重,地方豪强为了共同利益,形成利益共同体,并推举德高望重或有能力的当坞帅,东汉已经名存实亡。

公元189年,灵帝亡,刘辩即位;宦官和外戚展开新一轮权力争夺,为了在权力争夺中取得决定性胜利,何进听取袁绍建议,征调四方猛将、英雄豪杰率兵入京,造成董卓乱政;地方势力借口讨伐董卓,纷纷招兵买马,后王允计杀董卓,西凉军阀再度把持,并互相拼杀;而各地军阀为了抢夺地盘,纷纷兵刃相交,乱世正式来临。

公元196年,盘踞衮州的曹操击败吕布,听取部下的意见,推行屯田,并西迎献帝,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政治优势,其后击败刘备、袁术、吕布等,占有衮、司隶和徐州、青州的一部分;河北的袁绍也攻克易京,彻底消灭军阀公孙瓒,占据了翼州、幽州、并州、青州的绝大部分,成为最大的割据势力;江东的孙策先后打败许贡、王郎等人,占有会稽、丹阳、吴郡等地,在江东立稳了阵脚。荆洲的刘表、益洲的刘焉、刘璋父子也成为军阀中的有力竞争者。

公元200年,袁绍挑选10万精锐步兵,骑兵万余,南下与青少年好友曹操争锋,曹操先后击杀袁绍勇将颜良、文丑后勒兵官渡;袁绍在正面战场无法撕开曹操防线,同时在青州、并州和曹操后方汝南开展第二战场,先后被曹操取相应措施一一瓦解。后曹操放火烧掉袁绍屯放于乌巢的军粮等军用物资;袁绍大将张郃、高览投降曹操,袁军士气全无,曹操乘机发动大反攻,杀万余,俘虏7万余。其后袁绍一蹶不振,二子争位,曹操加以利用,公元207年,曹操远征乌丸,出其不意,大胜,平定了北方,一举成为最强大的军阀。江东孙策准备在曹操和袁绍决战时偷袭许昌,不料正在加紧策划的时候给刺客刺杀,伤重身亡,其弟孙权即位,加强了对南方发展的力度。

公元208年,荆洲牧刘表病死,幼子刘琮在地方豪强蒯良、蒯越兄弟和舅舅蔡瑁的支持下当上了荆洲牧;寄居刘表的刘备和江东孙权也加紧抢夺荆洲;曹操知道刘表死亡后,马上率领精锐骑兵5000,轻装简备,日夜兼程,南下抢夺荆洲;并于长坂击溃南逃的刘备;刘琮投降,曹操拘有荆洲大部分。孙权、刘备为了对抗曹操,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曹操,208年11月,曹操率领14、5万大军,水陆并进,进军赤壁,与孙刘联军对持。周瑜用黄盖计,大烧曹操连环船,加上曹军水土不服,大败而归,荆洲所受降的水军全部死亡或者投降。曹操失去了水军和部分的嫡系部队,急剧上升势头受到严重打击,从此致力于北方。赤壁之战后期,周瑜与曹仁在南郡展开激烈争夺,刘备乘机抢夺了荆洲南部四郡,并派关羽北上攻打襄阳,被守将乐进击败;经过一年的争夺,曹仁不得不奉命撤回襄阳,彻底失去了南下的据点;同时,孙权从合肥方向进攻也被曹军挫败。

公元211年,刘备听取谋士庞统、诸葛亮的建议,留关羽镇守荆洲,自己带领大军借口抵抗张鲁,入川谋取益洲;经过3年的争夺,终于夺取了益洲。从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公元214,曹操借口进攻张鲁,挑拔关中割据势力马超、韩遂等公开作反;曹操乘机消灭关中势力并一举攻下割据汉中的张鲁;刘备恐惧曹操乘机攻击成都,马上向孙权退步。公元218年,刘备在攻取三巴后,亲自带领主力部队北上争夺汉中,击杀汉中守将夏侯渊;曹操不得不亲自到汉中前线指挥作战,无法挽回败局,不得不退出汉中,也失去了进军益洲的据点,三国势力达到了平衡,鼎立局面正式出现。

公元219年,关羽受刘备胜利胜利攻取汉中的鼓舞,出兵进攻襄阳,遇上山洪爆发,水淹曹军于禁所督7支救兵,包围襄阳、樊城;曹操马上派遣徐晃领军救援曹仁,同时和孙权达成短暂同盟,徐晃于襄阳城外击败关羽;孙权以吕蒙为都督,偷袭南郡,并利用政治手段来巩固在荆洲的统治,擒杀企图逃走的关羽;彻底粉碎了刘备利用南郡为据点北上攻取襄阳并乘机进军中原的战略。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曹丕即位,同年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229年,孙权进位称帝,国号吴;三国才正式出现。

公元222年,刘备遣将军吴班、陈式督水军进入夷陵地区,锁江东西岸;自己带领步兵主力,准备夺回南郡。孙权求和不成,任命陆逊为都督,领50000大军,横兵夷陵,阻挡刘备大军,并利用刘备补给线长远的优势;刘备求战不成,士气日益衰减,加上天气炎热,放松戒备;陆逊利用这一有利形势,先是派朱然带领水军主力,截断刘军归路,然后火烧连营,大败刘备。刘备经此一役,元气大损,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资本,自己也死于白帝城。

公元229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利用魏文帝曹丕病故,出师汉中,北伐曹魏;派赵云为偏师,扬言从斜谷攻打长安,吸引曹魏主力;自己亲自带领7-8万大军,从祁山出发,准备夺取关西。曹睿亲临长安,派大将军曹真带领10万大军拦阻赵云,同时派驻防关中的名将张郃带领5万精锐部队日夜兼程救援祁山。张郃在街亭大败蜀汉先锋马谡,诸葛亮失去了街亭,处处为张郃所制,无奈只有退兵。后蜀汉多次出兵,都被对手张郃、司马懿所牵制,由于补给不足,不得不退兵。公元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与司马懿对阵于五丈原;司马懿坚守不出;8月,诸葛亮病亡,蜀汉退兵。

公元241年,司马懿发动,一举消灭曹魏宗亲曹爽势力;255年,257年,司马师、司马昭分别平定曹魏余党;确立了西晋的基础。

公元263年,曹魏以钟会、郭淮、诸葛绪带领共18万大军进攻蜀汉。邓艾率兵3万多,自狄道向甘松、沓中,进攻驻守在此的姜维;诸葛绪率3万多人马,自祁山向武街、阴平之桥头,切断姜维后路;钟会率主力10余万人,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取汉中后与姜维相对于剑阁。邓艾出奇兵从阴平小路历经艰辛,突然出现在成都附近,诸葛亮子诸葛瞻战死,后主阿斗遂投降;蜀汉灭亡。

公元265年,司马炎废曹奂称帝,改国号晋。

公元279年12月,司马伷自驻地下邳向涂中,王浑出江西,王戎向武昌方向进攻,胡奋出击夏口,杜预自

驻地襄阳进军江陵,王浚、唐彬率巴蜀之卒浮顺江流而下,大举进攻东吴。公元280年,王浑于三山击溃东吴丞相张悌主力,不久,吴主孙皓投降;西晋统一全国,三国正式宣告结束。

黄仁宇 : 长期分裂的局面

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

会不安仍未获解决;甚且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绝,胡人入侵,

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于是,一个个“坞堡”地方自卫组织相继建立,中国俨然进

人另一个新形态的战国时代。

中国历史家认为,自公元220年汉代覆亡至581年隋朝兴起,当中是一段长期混

乱和令人失望的时代。从某些角度看来,这也确是事实。我们甚至可以说,这等于

30年战争给德国的灾害加10倍。中国北部不少地方人口为之减少;古代的五铢钱从

周朝的后期即已流通,至汉朝更为普遍,通过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在许多地方

因之绝迹。既然缺乏有效的中央,每遇灾荒,人民呼吁无门,其痛苦的情形不

言而喻。在这期间内有公元309年的大旱灾,大河流都可徒步通过;而又有公元369

年的疫疾,长江下游北岸的广大地区人民因之相继死亡。

新形态的战国时期

然则,称这时期为“黑暗时代”则不正确。虽说在这段长时期内战事若断若续,

但大规模的征伐和有决定性的战役不多。若非如此,则以后的统一亦必取不同的

步骡。很显然的,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与战国时代截然不同。经过四个半世纪皇

权政治的掌握,中国已与封建体制解散之后所产生多数带竞争性的王国的情况大有

差异。士绅阶级的广泛分布也使全面动员困难。从纪录上看来,这次分裂期间军队

里的兵员大致都由招募而来。

少数民族在的场合早出现,增加了局面的复杂性。传统上称为“五胡乱华”,

其实这些少数民族包括藏族及阿尔泰语系(AltaiC)的民族,后者又有原始蒙古人

和初期的突厥语系人种。可是在多半的场台之内,即使专家也不能断定其人种语系

了无差错,更不用说当中的混合部队了。他们与某些汉人冒险家在公元304年至公元

439年在华北建立了16个王国,有些在短期间内前后重叠,有些彼起此伏。在初起时

.他们既称为“蛮夷戎狄”,少不得带毁灭性。一待到他们将所创的朝代布置妥当,

他们也建孔庙、立太学开始注重文物,提倡农桑。当中有两种入侵的民族竟开始修

筑长城,以防其他游牧民族紧随着他们的来路,打扰他们新建的王国,可见得其改

变程度之深。

在这分裂期间的后期,汉化的胡人在北方所建国家与汉人在江南的“流亡”

不时进行拉锯战,互有胜负。但商业上倒有了来往,南北的使节也互相访问。可是

始终没有人提出这种分裂的局面应当视作当然,听任其存在,各小王国也应当保持

现在所能控制的地域。在南方或在北方.组织的原则仍是政治哲学,而不是地

缘政治(geopolitics)。这广大地区称为“中国”者,内部之文化既混同一致,即

没有其他的逻辑,或甚至适当的国界,可以支持分裂的局面了。只有天下一统这一

观念,才能在意识形态上使文官集团有了思想的团结,这种趋向可以在当日的文件

中看出。

后汉末季曹操企图重建强而有力的中央。他的成功仅及于魏。他再想兴师

讨伐南方,却惨遭失败,他的子孙继业也无一功成,此中原委可能为今日之旅游者

及历史学者所感兴趣,因为当中有地缘政治的关键在。

三国鼎立时期

当时的蜀汉以今日的四川及邻近区域作地盘。因具有充分的人力及,足以

支持长期之战事,已有国家之内另一国家的姿态。其跨地既广,四周仍有适当的山

川作屏障。近年来不少的旅游者已经在其东部看到长江的三峡。其实游客从下游溯

江西行,费时虽多但印象更深。两岸的绝壁既已垂直的掉入水中,其下一段景物本

来也是别有洞天,经过一段耽搁,越是在意料之外,出其不意的展开,越能令人寻

味。不仅刻下提及的公元3世纪内战中,无人敢于攻入三峡,即是第二次大战期间,

日军已逼近峡谷之东,也同样感到束手无策。

魏与蜀之外,第三个国家为吴,所在为水乡。吴国既拥有水师,也沿着长江将

各城市设防。今日的南京(过去曾称建康及金陵)创建于吴。当初创时城居水滨,

沿岸之石壁与城垣构成一体,作为防御战时坚强的凭藉。据说今日这石壁之一部仍

可在市内看出,只是因为长江改道,这痕迹现在离江滨巳有相当距离了。

公元3世纪魏蜀吴三国长期鼎立的局面已成。当中魏长于骑兵,似占优势。迄至

公元263年,距曹操首先伐吴及蜀已半个世纪,魏将司马昭终于打破此中僵局,他在

万山之中,人迹不到之处行军,以奇袭方式突出蜀汉之后门。此计既成,收拾残局,

只是指顾间事。只是他翌年去世,子司马炎乃抄袭曹家办法,倡言天命已由曹家转

移到司马家,他在公元265年成立晋朝,让曹魏的最后一个皇帝行禅让札,全部有如

以前之曹魏逼着刘家的汉朝禅让。这种象征着天命转移的仪式,也在分裂的期间为

以后四个短命朝代(宋、齐、梁、陈)所模仿。

短暂的统一

晋帝国之征服吴国,以长远的遂行。首先以军屯担保食粮之充足;其制造

船舶,地处蜀境也费时7年;统帅王浚向来做事以大刀阔斧具称,当一切准备停当时,

他年已70,他所造大船据称有600尺长,可载两千兵马。吴国也不马虎将事,他们建

造了水中障碍,还在江面窄处以铁索横贯。王浚乃利用大型竹筏清除障碍;针对横

江的铁索,他制造了100尺长的火把,以干树枝及容易燃烧的物料捆成,上淋麻油,

据说烧起来的高热使铁索熔断。这障碍既除,王浚的楼船即顺流而下,于公元280年

在南京受吴降。

以上事迹见于官方正式的历史中,其的成分我们既不能证明也无从否定,

只不过因着这些事迹我们还可以观察到一些重大演变。司马家之晋,因禅让而合法,

是这三个半世纪唯一的朝代,曾一度将带有竞争性的敌国全部肃清。当它在280年攻

占南京之日,好像重建了一个统一大帝国的局面,只是才10年,北方的新发展又将

其好梦惊破。公元291年,司马的一段家庭冲突,因为各皇子的关系而牵连到各

地域。内战既开,长城内的少数民族也借机起事。公元317年,西安与洛阳两座国都

先后被洗劫,一个驻在南京的晋王子在这关头称帝以维持朝代的名号,可是自此以

后他和他的继承者除了控制长江以南之外,很少机会能涉足于其他地区。公元383年,

这流亡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

军(淝水之战)。可是纵然如此,东晋仍无力北伐,仅能保持南方的半壁江山,以

后四个继之而起的短命朝廷也无不如此,它们都自称统领全国,实际上不过盘踞着

华南,坐待着第二帝国隋朝之勃兴。

当我们检讨这段期间的历史时,发现当中浪漫的事迹多,逻辑之成分少。不少

出色的男女人物,因为他们贤愚不肖的事业而在青史留名,可是我们很难综合其反

映什么实际意义。

重新诠释八王之乱

这段历史可以从汉代的覆亡叙起。其原因曾被追究于宦官掌权、黄巾叛民的暴

动,和无纪律之边军被召入京,然而实际上,全面内战展开时,宦官已被整肃,黄

巾贼已被剿平,而边军亦已不再成为问题。晋朝情形亦复如是。最初问题之发生,

咎在皇后贾氏,据说她心肠毒辣,又爱虚荣,有些历史家尚且说她黑而奇丑。因为

她与皇太后争权又要废太子(非贾后所生)才引起皇室各王的干涉。晋朝的习惯,

各皇子称王,内为朝臣,外拿兵符。不过当争端延及各地区时,皇后已被弑,以前

各种冤屈都已平反,而战事依然方兴未艾,动则使几十万的官兵卷入,这就很难再

称其为宫闱间纠纷的后果,而认为咎在女人的虚荣与嫉妒了。

现代学者引用“经济枢纽区域”(Key Economic Areas)的说法,企图将长期

分裂的局面,作比较深切的解释。他们认为好几个出产粮食的大地区,内部的交往

深,需要外界的接触少,于是地方因此逐渐脱离中央的掌握。这种说法,有它

的优点。从曹操之不能征服南方的两个国家看来,和东晋在淝水一战足以击退来犯

之优势敌军的事迹看来,经济枢纽区域好像确有其事。可是这和晋朝一度统一的情

形对证,就不相符合了。即算地缘政治里有阻碍统一的因素,仍可以军事行动克服。

以后晋朝的内战更使这个说法文不对题。当时战事波及的地方全在国都附近,南方

照理应当鞭长莫及,此刻却反而平静无事。

在找不到更好的解说之际,我们不能不对传统所谓兼并之说再加斟酌。土地的

占有,在中国历史上确实影响极深。大多数的小自耕农作为当兵纳税的基础,其公

平的因素不说,确是在中国乡村中,先摆下了简单和均匀的基础,便利于官僚组织

的管制。当时汉朝提倡孝与廉(不仅是做官的廉洁,而且是在对人处世时对财物一

体谦让),显见得朝廷借重文教上的凝聚力而无意增进经理上的繁复。这种组织与

结构极容易被土地集中所破坏。读者此时必须体会到,在农村之中应付税的户数极

难隐匿,可是户内所领土地亩数和人口的口数包括雇工和奴工,则可以出入。如果

实际上户数减少,税收必随着短绌。以后所能供应的服务,有如济贫、地方自

卫和水利等等,也必为之减缩。并且地方士绅力量的伸张亦必影响到地方的性

格。专制的体制,皇权由上而下,全国一致,要是地方士绅开始自作主张,即

带有一种修正性质。从以上各长所述,可知后汉地方的凌夷,巳产生各种不稳

状况。

当曹家取汉而代之和司马家取魏而代之的关头,立即崩溃的危机暂时平安度过,

可是其基本原因并未排除。当日不平稳的局势可自各种诏令上看出:有名的“魏武

三诏令”(曹操为丞相时所颁发)求才,内中称有才的不必有德,只要有治国用兵

之术,即算不仁不孝仍当拨用(地方士绅通常以仁义自居)。晋朝则颁布占田法,

企图限制各家室拥用土地数额。两种方案都在企图脱离士绅的羁绊。可是魏去晋来,

两方都没有达到重建中央集权体系的目的,当日华北表面的平静,全靠强而有力的

创业之主暂时压制,始能一时维持原状,他们一不在位,宫廷里稍有纠纷,即引起

地方上各种无从管制之因素乘机蠢动。皇子之称王者更将事体扩大,以致武装冲突

绵延各州,历时16年(公元291一306年)。其作战无秩序,阵容纷乱,无确切之目

标,凡此均显示社会组织已大规模的全面崩坏。

文化融合无功引起五胡乱华

在这16年的后段,有了所谓蛮夷戎狄的投入,这也需要一段解释。首先参加的

是刘渊,他是汉人和匈奴混血。他在公元304年于长城之内起事,20天之内即聚众5

万。刘渊曾任晋朝五部大都督(匈奴有五部),亦即奉命督导匈奴人众。这背景使

他容易号召国防线的匈奴部落,而有些匈奴兵马早已编入边军之内。其他异民族分

子,包括汉人家中佃农和奴工,较刘渊迟12年称帝的石勒,年轻时即被贩为奴。整

个游牧民族的部落入寇也起于此时。可是综合起来看,仍是汉朝制度注重文化上的

融合以代替有力量的,这种制度解体,才引起少数民族参加其中的混战。若说

夷人主动的汹涌而入主中国则与事实相左。

可是少数民族擅长的是骑兵战术,在内战时,其影响非不严重。当骚扰普遍化

时,各处村落组织自卫武力,筑坞壁自保,其成例已在黄巾叛变时开始,及至公元

4世纪,已构成华北的普通现象。大概在公元350年左右,山西北边有设防的村落三

百余,包括“胡、晋”人口十余万户。公元400年前后,关中有堡壁3000所,他们推

戴统主,相率结盟。其下层基本组织或许只有少数村落,可是一个大单位能包括10

万户,胡汉人口混杂在内。有力之宗族为这种地方自卫组织骨干,他们拥有精兵,

显然有贵族的气派。使这种趋势任之发展,新型封建可在中国出现,中国此后几

百年的历史也可能与日本之中古史相类似。只是在一个广大的地区执行流动的战术,

作战时又有大部队参与,终使局势朝不同的方向发展。

在这期间内,主要的战斗通常牵涉到25万人以上,步兵与骑兵的比率不少于3比

l。因为需要人员,当日胡人君临的短命朝代,经常侵凌地方土绅所组织的自卫团体:

或者派遣监督取得其行,或者指令其盟主强索人员与补给。两种方式同样的侵

犯其地方自治的权益。

中国在公元4世纪及5世纪因此陷于历史上的最低点。皇室着重于各人自我约束、

对人谦让的文治,至此已无法施展。另外一种出处则是地方自治,以资产作基础,

将士绅所掌握的地主威权合理化而成庄园制度(manorialism),而这出路也被阻绝。

且当小朝廷派遣监督到各结壁为盟的单位里去时,又不改组其下层组织,所以以小

自耕农为主体以便于官僚组织统治的中央集权也无法恢复。当时人失望之余.只好

以“五胡”配上一个“十六国”,强调其负面因素,殊不知破镜终能重圆,以时

日,中国残破的帝国仍能恢复原状,而且发扬光大,不过需要一段长时间而已。

有谁知道朱氏辈分怎么排的?只知道 孝 世 运 家 上面的和下面的想不起来了,有没有知道的

司马燕带领西晋走向小康生活,但江南的孙氏朝廷却逐渐衰落。在灭亡的第二年,也就是建国的第一年,吴国的第三位皇帝孙修英年早逝,年仅30岁。

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君主。吴国目前的是马上迎来一个新皇帝,但孙秀的儿子年纪小,吴国宰相濮阳兴和孙秀的宠臣张步都担心难以支撑统一。他们对此非常担心。这时,曾担任武城县令的左殿军万密向他们建议,孙权的孙子武城侯孙浩,遵纪守法,勤奋好学,才华出众。

万米狂夸孙皓之后,濮阳星和张步都觉得有些激动,但还是拿不定主意。他们找到了孙秀的皇后,说明了迎接孙皓的想法。王后说:“我是女人,怎么知道国家的考虑?只要吴国安好,孙氏祠堂有所依靠就好。”就这样,孙皓正式成为了吴国的第四个皇帝,当然也是最后一个。

孙皓继位之初,为人老实。他下令人民的养老金和减少女仆。他做得相当不错,被封为石骥将军,丁为左右傅将军,张布为骠骑将军,濮阳兴为钟、青州牧的助手,陆楷为镇西将军,为镇军将军。但没过多久,孙俪就原形毕露了。他要吃要玩,他还要搞建筑工程,搞得吴苦不堪言,苦不堪言。

这时候,濮阳兴和张步后悔迎娶了孙皓。有人暗中举报孙俪。孙皓大怒,派人灭了濮阳星、张步三家。其实这两个人都不差。张步还帮助孙秀密谋联合大将杀死权臣孙陈,吴国的权力又回到了皇帝手中。而溥阳星和张步作为国家的重臣和朝廷的辅佐,却无法识才、尊贤,确实是一个国家的悲哀!

保定元年,孙皓任命吕凯为左丞相,宛宓为右丞相。记载于汉晋春秋年,吴国有为之人说荆州有皇权之气,于是孙皓在荆州大兴土木,准备迁都。

看气是中国风水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流行看风水。当然,看气不仅限于看风水。看红了就非富即贵。如果你看起来很黑,你会有很大的麻烦。如果懂看齐术的人说某个地方有的齐,皇帝就会在这个地方定都。所以古代帝制称帝之前,或者盖大楼的时候,风水先生都会看齐。比如三国演义年,曹操称王,有大臣说魏晋之地有皇权之气,于是加曹操为王维;孙权在江东的时候,有人说建业有皇权精神,于是孙权在建业城的基础上建了一座石头城,最后在建业城建都。

孙皓听说荆州有皇族之气,财运亨通,非常高兴。但当时扬州人生活贫困,物质匮乏。左丞相卢凯上表曰:“武昌甚危。穷人很少。不是一个国家安全,人民养育的地方。它不可能是国王的首都。况且民间有句话叫‘喝建业水不如武昌鱼,还建业死不如武昌府’。”陆凯的好话没有被孙皓纳。

后来永安的山贼聚众数千人造反,以抢劫孙皓的弟弟永安侯孙倩为主。到建业时,参加起义军的有一万多人,孙皓派丁固和诸葛亮平定叛乱。没多久,孙浩就成立了公司。

孙皓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不道德和对忠诚的残忍,平时和他关系很好的宛宓也未能幸免。孙皓称帝后,万宓跟着鸡犬升天,陆凯开始分别担任左右丞相。但是万米对时事一无所知,自视甚高,还干涉孙浩的,这让孙浩很不开心。有一次孙皓出去玩还没回来,万宓和名将刘赞的儿子商议废掉孙皓,却不小心走漏了消息。孙皓回来后,设宴款待了万宓和刘萍,并给他们下毒酒。好在孙浩的服务员偷偷降低了他们的酒量。但两人都意识到不对劲,吃了解药也没死。但是万米回国后自杀了,刘萍在家中抑郁而死。

孙浩喝醉了,好色。骠骑将军张布被杀后,他的两个女儿被送到孙浩的后宫,整天招待他。孙皓宴请大臣,每个大臣都要喝七升酒。当这些大臣喝醉时,孙皓命令他的朝臣嘲笑他们。当时,有一个叫赵薇的大臣,他是吴国的史官,但他的酒量很小。孙浩在酒桌上出轨,换了茶,待他很好。赵薇生性正直,不愿意管教孙皓的父亲孙鹤,触怒了孙皓,就把赵薇关进牢房处死。

因为在史书上,只有皇帝才能做记录,而孙鹤只是南阳王,所以没有资格做记录。可见,孙皓对魏是别有用心的,古代皇帝一般都怕史家的一支笔。

如果说孙浩喜欢,那也难怪,但他已经出了一般的水平了。吴栋败亡后,孙皓去了洛阳,并被任命为他的命运。晋武帝问孙皓:“听说你在吴国的时候,剥人的脸,砍人的脚。是真的吗?”孙皓回答说:“作为人民的官员,对君主不敬,就应该受到这样的惩罚。”孙俪的回答虽然婉约,但足见孙俪的冷血残忍。

陈寿在公元三国志年间,有一个叫何绍的官员,他是吴国著名的将军何启的孙子,以直谏闻名。他告诉孙皓,他称王以来,法律严明,赋税沉重,百姓饿着肚子吃糟粕。孙皓听了这话,对何绍非常不满。有一次何绍和娄玄在一起悄悄说笑话,孙皓诬陷他们诽谤国家,免去他们的官职,流放到岭南,娄玄在那里自杀。

何绍虽然复职,但突然中风,没上任。孙皓怀疑何绍是装病,就用锯子锯何绍的头。何绍到死都没说过一句话。孙皓用如此残忍的方式杀死了大臣。他的朝臣不安,民心不附。他怎么能不征服这个国家呢?

孙皓虽然残忍,但也有他不敢杀的人,那就是左丞相卢凯。和这些出身于清正廉明的大臣一样,陆凯被孙皓恨之入骨。陆凯不仅是吴栋的重臣,也是鲁迅的侄子。鲁迅的儿子鲁抗有一支强大的军队。陆氏家族是江东四大家族之一,影响巨大。孙浩仍然害怕陆凯。吕凯去世时,他推荐了大臣、何绍、娄玄、陆、滕秀和东吴最后一任宰相张体。

这是可以理解的,吴栋的法院是黑暗的,皇帝是谋杀和不道德的,税收是沉重的,饥饿无处不在。孙吴为西晋所灭。然而,由于当时鲁抗和陆凯还活着,而司马燕正忙于北部边境的战争,吴栋一直延续到公元280年。

三国志正史人物解说 高手进

1 、朱氏郡望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朱姓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据有关资料所载,主要有九大郡望: 吴郡:公元129年,东汉分会稽郡置吴郡,治吴县(今江苏省苏州),辖区包括建德以下钱塘江两岸,故今杭州亦在吴郡之内。此支朱氏,为沛郡一世祖朱诩之后。 沛郡:汉高帝时改泗水郡置郡,治所在相县,东汉改为沛国。此支朱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大司马朱诩。三国魏移治沛县(今江苏省沛县)朱氏通称沛国,以远祖兴起发源斯地,故名。 凤阳郡:隋时置郡。治所在钟离(安徽省凤阳东)。此支朱氏,为沛郡一世祖朱诩之后。 河南郡:汉高帝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雒阳(今河南省洛阳东)。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此支朱氏,主要为北魏时期浊浑氏、朱可浑氏所改的朱氏后代。 丹阳郡:汉置丹阳(杨)郡,治宛陵(今安徽省宣城),三国吴移治建业(今江苏省南京),隋灭陈后废。炀帝又以蒋州(今南京)为丹阳郡。 太康县:秦置阳夏县,隋代改为太康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太康。辖区在今天河南省东部。 钱塘县:秦置钱唐县,在灵隐山麓,隋移今杭州市(治所在今杭州市西灵隐山麓)。唐加“土”傍为钱塘。民国与仁和县合并为杭县。 永城县:东汉时的临睢县,晋废。隋代改置永城县。在今天河南省东部,邻接安徽省。 义阳郡:三国魏置。治所在今天湖北省枣阳县东南。西晋置义阳国,在今天河南省新野县南。 2 、朱氏堂号 “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产生的宗旨大致有三:一是彰扬祖先的功业道德,二是显示家族宗亲的特点,三是训诫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堂号包括郡王总堂号和自立堂号。由于历史文化习俗的影响,人们在谈到和自己同姓氏的历史名人时,往往流露出一种尊崇、自豪之情。 “堂号”也叫“郡号”,郡是行政区域的建置,也是一个姓氏发祥的本源,后世深以源远流长,惧有所失,因此立“堂号”而为信。“ 朱氏家族最大堂号为沛国堂:朱。汉时设郡,后汉改国,在安徽宿县境。 白鹿堂:宋朝时大理学家朱熹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所以称为“白鹿堂”。 居敬堂:朱熹讲学时主张“循序渐进、居敬持志”八个字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在教学方法上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居敬持志的意思是教师不但教书,还要育人;不但言教,还要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所以叫“居敬堂”。 折槛堂:汉代时有槐里令朱云。当时奸臣张禹,欺君害民,作恶多端。但因为皇帝信任他,谁也不敢惹他。朱云却上朝奏本,请杀张禹,这一下触怒了皇帝,立即叫刽子手拉朱云到午朝门外去斩首。朱云却面不改色,侃侃地向皇帝摆出张禹的罪恶事实,大讲诛奸臣才能保住社稷的道理。刽子手来拉他去执刑,朱云却双手攀着金殿的门槛,道理还是讲个不完。刽子手用力拉朱云,朱云就是不放门槛,结果把殿槛扮断了,刽子手和朱云都倒在地上,皇帝被朱云的忠心 和不怕强权的精神感动得醒悟过来,释放并奖励了朱云,把张禹交大理寺查办。过后大臣要派工人修理殿槛,皇帝意味深长地说:“别修了!留着他可以使我时刻检讨自己,也勉励大家都要象朱云一样敢于向我提意见。”朱氏还以“凤阳”为堂号。 堂:则出自朱熹(1130-1200),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别号,江西省婺源县人,绍兴进士,宋理宗时赠太师,追封信国公败徽国公。在哲学思想上,他从二程学说发展为完整的理学体系,为理学之集大成者。曾主持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教授五十余年,四方仰慕,弟子众多。其学派称为“程朱学派”。朱熹著作甚多,对后世影响很大。朱氏近代取“堂”,源此。 此外,朱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注经堂”、“敬义堂”、“彝伦堂”、“叙化堂”、“在兹堂”、“德彝堂”、“宗德堂”、“一本堂”、“同本堂”、“思成堂”、“治善堂”、“玉泉堂”、“槐里堂”、“两仪堂”、“玉奇堂”、“明伦堂”、“婺源堂”、“新安堂”、“金陵堂”、“沛国堂”、“吴郡堂”、“丹阳堂”、“凤阳堂”、“钱塘堂”、“河南堂”、“义阳堂”、“太康堂”、“永城堂”、“南阳堂”、“凤阳堂”等。 3 、朱氏祠堂的部分对联 大门联: 朱门源沛国,立大明,定都北京,百王相成天赐福; 熹祖生尤溪,阐理学,匡扶华夏,万世永赖龙见田。 注:福田指文公祠所在地村名 上厅正梁联: 天纵圣,书注鹿洞武夷,阐理学,辅朝纲,国治邦安,宏开世绪千秋盛; 地长灵,兴建文公祠宇,镇柏埔,扼神江,蛟腾凤起,大启瓜绵万代昌。 上厅副梁联: 仰先祖,治世安邦,名垂青史,裔孙当立志,养成驹骥驰千里; 愿后辈,继迹前贤,禀遵遗训,云程更远大,育得蛟腾奋九天。 3、柏埔德龙居联 宗潢缘沛国,基环柏埔,祖德昭昭,源远流长,蔚起人文昌百世; 世系显考亭,脉衍紫邑,竹林赫赫,枝繁叶茂,辉煌骏业耀千秋。 4、乌石鹧鸪村朱熹祠 鹧鸪村朱友华裔孙,在紫金县朱子后裔支持下,于2004年在紫金乌石镇鹧鸪村应头排新建一座朱熹祠。 大门联: 朱氏源沛国,前创后承,名扬华夏,鹅湖门第臻富有; 熹祖生尤溪,文经武纬,书传鹿洞,家风振荣华。 顶梁联: 沛国发渊源,承鹅湖理学之道范,物华天宝,世泽千秋盛; 鹧鸪开基业,传鹿洞诗书之焕彩,人杰地灵,有华裔孙万代昌。 副梁联: 先祖继兴邑,派衍大坪镇,基开紫金县,光前裕后炳史册; 新宇立乌石,发迹鹧鸪村,业创应头排,继往开来永流芳。 5、洋头寨朱广祠 顶梁联: 溯光宗婺源发迹,一脉分支,由长乐而迁紫邑,瓜瓞绵延,洋寨育新苗,布满神州皆茂盛; 羡祖宇祖嶂来龙,双文耸秀,跨南岭以结庙堂,象征雄踞,山川聚秀气,荫垂后裔永蕃昌。 6、洋头石坡下朱金标祠 神龛联: 发脉重万古;莪溪道范著千秋。 7、洋头公村朱贤达祠 顶梁联: 沛国发斯源,林径迁居,洋头择里,由五华以至紫金,裕后光前,窃幸高曾延世德; 公村开此业,孙嶂作枕,琴水环门,拥南山而跨东髻,钟灵毓秀 ,惟期亦世振家声。 8、九和官坑朱氏祖祠 正梁联: 沛国溯渊源,自周有逸民,汉有御史,晋有太守,唐有平章,亿万载椒衍葛绵,总群说考订立言,简册流光,宋代名儒为正沛; 吴郡开望族,合县之蓟县,皖之舒城,汴之陈留,蜀之锦里,千百处星罗棋布,由兴邑迁来聚族,门楣革故,官坑安业胜前基。 9、附城朗坑朱达祠 顶梁联: 考祖系于当年,宋代传薪,知先世理学相延,远绍鹅湖衍绪; 稽发祥于此地,虞庠饱粟,愿后人书香勿替,克承鹿洞流徽。 10、义容米坑朱贵色祠 朱贵色祠址在义容米坑,座落在太坪山下。 顶梁联: 沛国发渊源,莪田分支脉,吉安迁长乐,至永安,承鹅湖理学之道范,物华天宝,世泽千年盛; 甘棠开基业,米坑迹,坪山立祠宇,延祖德,传鹿洞诗书之焕彩,人杰地灵,贵色裔孙万代昌。 大门柱联: 祠座米坑展宏图沛国门第昌百世; 堂依坪山昭骏业贵色贤孙盛千秋。 4 、各地朱氏辈分 安徽宿州辈分: 廷丛有克学;怀敬广道清;永安乐吉庆;家邦保太平;书经开昌运;长春天地同;传之百世远;万古一朝星。 安徽萧县老朱集家谱 光裕兆经济,绍述延存良,慎修德业茂,礼怀益思长 沛国家声远,考廷世泽长,文章传彦义,孝友焕龙光。 安徽巢湖朱氏家族 良日元成绍,本贞奎全永,贵灿堆银汉,桃红印玖江 安徽安庆 言三雅 传家顺一金 豫章益侯泽 皖上振宏升 安徽当涂; 天开万大昌,承宗应世美; 安徽肥东字派 : 平德宗正,家邦远应.传道文明.开科繁荣. 庐江花大门朱氏后裔 :来伦育秀修性克光同宗合德祚永人昌 山东单县朱氏字辈: “庚阳逢盛世 洪德启瑞坤 忠福仁志勇” 山东高密排行字派: 思学锡中宝 锦海震乾坤 孔孟颜回道 瑞雪兆丰年 山东微山朱氏 英,西,恒,广,思,耿,阳,茂,成 山东滕州朱氏字辈:“ 绍述先宜训,续成历代昌” 沛县朱寨镇辈分: 尊祖敬宗 敦本广信 守正学文 淮泗朱氏 堂 ...维德克修芳庆 同养世昌 群俭守业 一志遵先 光前启厚 永乐荣宗 江苏建阳朱姓一支为: “世应国云德,明律敬滋松,浩棠潮朴勋,绍仁贻荣圣。 江苏泰州兴化朱氏辈份 : 方瑞元宝.红光满天. 江苏徐州铜山县班辈: 从考友忠信,承修大光明 秀雅仁廉敬,志尚功道恒 德才贤立业,家富万春荣 奉献继世长,华帮永昌盛 金陵朱姓为: “耀云廷日国慎家,肇启朝岳方庆德。” 湖北咸宁朱氏辈分 : 辛贵孜友伯,仲朝兴天文,显相民良喜, 启宗传万代,福定隆昌久,恩荣广大长. 湖北孝感,堂后裔堂一支 文成为世尚, 业俊佐朝光, 传道师先杰, 存仁保后良。 据人民日报1992年的报道朱熹家族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有800多万人,其中海外就有百万人以上。 江西赣州朱氏: 英贤日挺生 钦战青和处 广东饶平朱氏: 贤才开利锦 学而永加传一支为:利发武威邦内靖 英才宰辅秉忠贞 泾川朱氏字辈派行 :云华辉玉镜,琴瑟蕴和声,涧频繁秀,庭钟兰蕙荣 旧傅:天子本贤明,文武庆安平,一宗成大谱,永世仕光荣 新傅:人才应会昌,有德发其祥,保定徵元吉,傅家益引长 广州朱氏字行为 “明儒业以训世传家,诚正修斋,徽国清芬贻泽远;仰祖谟之承先启后,名贤忠义,岳山光大肇基弘。” 上海一支朱姓为: “铉国岳承德,铭之朝文增,锡澄树耀培。” 广西柳州朱氏: 万秀开仕文,永安子德光远志 发祥兴巨业,维其兰桂振家声 辽宁: 廷永德万连 洪希广福昌 重庆江北区五宝镇的朱氏家族 派语"学永登国政,长佐显德昌,洪文开景运,音才启辉光". 辽宁葫芦岛兴城族谱 大德连云汉 忠厚万古传 升名贵更启 仁和性敏谦 广东珠海 ,朱氏家族始祖“德业开世泽,英良启裔昌,箕求由自远,沛国家祯祥 江浙地区: “发福成海从仕克,友尚成文化朝邦。世代书香庆永锡,始蒙纪述耀金章。” 湖南湘乡 旧班序: 孔孟重尧舜 永广万年兴 国?祯祥瑞 朝廷定太平 新续派言: 忠孝郭先训 诗书启后昆 继承纲纪立 远大振乾坤 太湖柘林朱氏字辈 : 老派:千寿伯守仲仕文延万绍,正启贵思东光华庆有耀 续增:诗书承先德忠信定兴祥,家盛多贤达,声名傅世芳, 江西:盱南廿十一都里沛国郡历代宗派: 昈仪光守陵,全隽古文令,甫振绚森松,熹在仁谦瑜 碧洞启玉滔,托仉俊荣崇,富贵朝钦仰,贤良国旌隆 考亭垂统绪,道学衍宗风,世第培原厚,各门紫气先 四川沛国历代宗派歌: 昈仪光守陵,全隽古文令,甫振绚森松,熹在仁谦瑜 碧洞启玉滔,托仉俊荣崇,富贵朝钦仰,贤良堂例班 蔚起人才盛,联登科甲攀,庆余图比门,寿乐祝南山 抚宜仙乡沛国郡历代宗派歌: 昈仪光守陵,全隽古文令 甫振绚森松,熹在仁谦瑜, 碧洞启玉滔,托仉俊荣灿 茂林生桂馥,秀苑发奇兰, 祮祥呈蔼瑞,美彻自昌蕃 豪杰扬梓里,作述著邦乡 宜南二邑历代宗派: 彦吾日尚清,礼义长家声,彦成彰祖德,江右显奇英 诗书贻后习,衣冠耀千秋,近臣功业建,高士性情真 中孝傅前烈,竹帛继簪缨,至斯宏福大,利真旋元享 泾川朱氏字辈派行: 云华辉玉镜,琴瑟蕴和声,涧频繁秀,庭钟兰蕙荣 旧傅:天子本贤明,文武庆安平,一宗成大谱,永世仕光荣 新傅:人才应会昌,有德发其祥,保定徵元吉,傅家益引长 四川朱姓字辈: 化尤圣朝龙 先祖增光德 贤大太子新 曹元家有庆 万代永发兴 另一支: 必惟天仲志,汉以胜朝隆.先祖增光德,贤达代嗣兴,家邦扬显烈.

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人物。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成了《三国演义》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

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___________------

1.曹操

籍贯 [兖州]沛国谯县 [今安徽亳州]

容貌 容貌短小|形陋

官至 丞相 魏王 谥曰武 追魏太祖武皇帝

生卒 155 — 220(66岁)

家族

资料 父亲 曹嵩 母亲 邹氏

配偶 卞氏

子女 曹昂 曹丕 曹彰 曹植 曹熊 曹冲 曹宇

兄弟姐妹 曹彬 曹德

相关人物 董卓 袁绍 周瑜 刘备 关羽

曾效力过的势力 东汉 魏

曹操 - 简明历史传记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统一了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戎马一生。曹操父亲曹嵩为宦官曹腾养子,曹腾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谥武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

曹操 - 简明演义传记

曹操是西园八校尉之一,曾只身行刺董卓,失败后和袁绍共同联合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超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但是在南下讨伐江东的战役中,曹操在赤壁惨败。后来在和蜀汉的汉中争夺战中,曹操再次无功而返。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封曹操为魏武皇帝。

曹操 - 历史评价

◆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

◆许子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

字 玄德 终属 蜀

籍贯 [幽州]涿郡涿县 [今河北涿州]

容貌 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

官至 蜀国皇帝 谥曰昭烈

生卒 161 — 223(63岁)

家族

资料 父亲 刘弘 母亲 未知

配偶 甘氏 糜氏 孙尚香 吴氏

子女 刘禅 刘理 刘永 刘封

兄弟姐妹 未知

相关人物 诸葛亮 关羽 张飞 曹操

曾效力过的势力 东汉 公孙瓒 刘表 蜀 魏 袁绍

2.刘备 - 简明历史传记

刘备,蜀汉的开国皇帝,相传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少年丧父,与母亲贩鞋织草席为生。黄巾起义时,刘备组织义兵,随军剿除黄巾,有功,任安喜县尉,不久因鞭打督邮弃官。后诸侯割据,刘备势力弱小,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几经波折,却仍无自己的地盘。赤壁之战之际,刘备联吴抗曹,取得胜利,从东吴处“借”到荆州,迅速发展起来,吞并益州,占领汉中,建立蜀汉。后关羽战死,荆州被孙权夺取,刘备于称帝后伐吴,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击败,病逝于白帝城,临终托孤于诸葛亮。

刘备 - 简明演义传记

刘备,蜀汉的开国皇帝,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少年孤贫,以贩鞋织草席为生。黄巾起义时,刘备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成为异姓兄弟,一同剿除黄巾,有功,任安喜县尉,不久辞官;董卓乱政之际,刘备随公孙瓒讨伐董卓,三人在虎牢关战败吕布。后诸侯割据,刘备势力弱小,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几经波折,却仍无自己的地盘。赤壁之战前夕,刘备在荆州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在赤壁之战中,联合孙权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占领荆州,不久又进兵益州,夺取汉中,建立了横跨荆益两州的。后关羽战死,荆州被孙权夺取,刘备大怒,于称帝后伐吴,在夷陵之战中为陆逊用火攻打得大败,不久病逝于白帝城,临终托孤于诸葛亮。

刘备 - 历史评价

◆陈寿: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吕布:是儿最叵信者。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傅斡: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张辅: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

资料 字 益德 终属 蜀

籍贯 [冀州]涿郡涿县 [今河北涿州]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车骑将军 谥曰桓

生卒 ? — 221

家族

资料 父亲 未知 母亲 未知

配偶 夏侯氏

子女 张苞 张绍

兄弟姐妹 未知

相关人物 刘备 关羽

曾效力过的势力 蜀

3.张飞 - 简明历史传记

在涿郡结识刘关二人,与关羽一起从事于刘备,对待关羽如兄长。随刘备助曹操打败吕布,受封中郎将。在当阳长阪,张飞引二十骑据水断桥,阻挡曹操大军,曹军无人敢进。刘备平定荆州,加封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刘备入蜀,张飞与孔明溯流而上,至江州,俘巴郡太守严颜而释之。益州平定,张飞任巴西太守,不久又击败张郃的进犯。刘备进位汉中王,封张飞为右将军,节。章武元年,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后刘备伐吴,张飞本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行前,为其帐下张达、范疆杀之。后追谥曰桓侯。

张飞 - 简明演义传记

张飞与刘备、关羽在桃园结义,张飞排第三,随刘备征讨黄巾,刘备受封平原相,张飞任别部司马。徐州城破,张飞占据古城,自任县令。曹操平定荆州,张飞引二十余骑,立马于长阪桥,吓退曹军数十里。刘备入蜀后,张飞率援军沿江而上,攻略城池无数,并且义释彦颜。后封为蜀汉五虎大将。关羽死后,张飞悲痛万分,每日饮酒鞭打部下,遂被属下趁睡觉时杀死。

张飞 - 历史评价

陈寿:“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4.关羽(? —219年),约生于东汉桓帝年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人(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

生平

早年因犯事逃离家乡至幽州涿郡。188年,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关羽与张飞同在其中。三人寝则同床,情同兄弟,刘备坐下时,二人常不辞辛劳随身立护,有时一站就是大半天。三人讨伐黄巾有功,辗转担任许多官职后,刘备投奔昔日同窗公孙瓒,被封为平原国相,关羽、张飞任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后刘备领徐州,受袁术、吕布夹攻,投奔曹操,曹操荐举刘备为左将军、豫州牧。198年,曹操击败吕布,任车胄为徐州刺史。时袁术北上投奔袁绍,刘备奉曹操命拦截袁术于徐州,刘备趁机袭杀车胄,命关羽守下邳、领徐州,刘备返回小沛。200年,刘备被曹操击败,关羽被擒,曹操为留关羽为己用,待以厚礼,任命为偏将军。后袁绍派大将颜良率淳于琼、郭图等攻白马,曹操亲自率军救援,并命张辽与关羽为前锋。关羽望见颜良的麾盖,策马冲锋,刺杀颜良于万军之中,并斩其首,袁军将领无人能挡,白马之危被解,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曹操知道关羽会离开,反而重加赏赐,想要留住他,但关羽尽封曹操的赏赐,留书告辞,回到刘备身边。曹操左右想追杀他,不过曹操认为:“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刘备投靠刘表,屯兵于新野。208年,曹操南下,刘备南逃,另遣关羽乘数百艘船驶向江陵会合,但刘备于途中被曹操军追至,幸而关羽驶至汉津,一同乘船至夏口。刘备联合孙权击败曹操后,曹操留曹仁等防守荆州,于是刘备又与孙权大将周瑜夹攻曹仁,命关羽断曹仁后路。待刘备取得荆南,关羽被封元勋,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这其间襄阳实为曹操势力范围,所以驻于江北。刘备平定蜀地后,授权关羽掌管荆州。

215年,孙权对北方战争失利,又自认赤壁之战中远较刘备出力为多,转向刘备索讨荆州,刘备拒绝,孙权遂命吕蒙偷袭荆州南部,鲁肃于益阳牵制关羽,最终孙刘协议平分荆州,但双方关系已趋恶化,孙权方仇视刘备关羽君臣。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节钺。同年关羽进攻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援救,时大雨令汉水暴涨,关羽利用天象俘虏敌军三万多人,并生擒于禁,斩杀庞德,进一步围困曹军大将曹仁于樊城,并另派遣军队包围襄阳。当时曹操治下许多盗匪早已受关羽遥控,更有许多叛乱都想引关羽为援,关羽威震华夏。

219年10月,魏王曹操欲迁都避其锋芒,司马懿、蒋济等劝阻,认为孙权必然不愿看到关羽坐大,孙权果然因为觊觎荆州而向曹操自请袭击关羽后方。曹操仍不放心,动员徐晃、张辽等将,及衮州剌史裴潜、豫州剌史吕贡等率军救援樊城,并准备亲自征讨关羽。孙权亦动员所有主力部队,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并亲自率军前往荆州以为后援,荆州重镇江陵守将麋芳、公安守将士仁不战而降,孙权手下吕蒙、陆逊等遂次第攻陷荆州各地。关羽因后方生变,又和徐晃作战失利,于是解除对樊城的包围南撤,但水军仍然控制汉水。关羽军队家属多在荆州,得知荆州失陷,士卒渐渐溃散,关羽惟有退至麦城。12月,关羽试图诈降突围,但遭识破,于途中被潘璋手下马忠擒获,于临沮被斩。后刘禅追谥关羽为壮缪侯。

特征

关羽有美须髯,万人之敌、忠义双全;好读左氏春秋,能诵读如流。投降曹营时,虽受尽礼遇,但仍心向刘备。为人善待士卒。更曾刮骨疗毒,事缘一次被毒箭射伤左臂,每到阴雨,骨别疼痛,一名医师说要刮骨去毒才可病愈,关羽即伸臂给医师,开始刮骨,血流到盘,但关羽却一面食肉饮酒,神态自若。

但他生性高傲,对士大夫非常骄矜。与同僚关系也不太好,如黄忠官拜后将军,他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幸得刘备派遣费诗解说。而糜芳、士仁、潘浚都与关羽有隙。

评价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温恢:“关羽骁锐。”

吕蒙:“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诸葛亮书与关羽:“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

郭嘉、程昱称关羽、张飞:“万人敌”

刘晔称关羽、张飞:“勇冠三军”

周瑜称关羽、张飞:“熊虎之将”

傅干称关羽、张飞:“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关云长、张益德:“关、张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携上,雄壮虎烈。藩屏左右,翻飞电发,济于艰难,赞主洪业,侔迹韩、耿,齐声双德。交待无礼,并致奸慝,悼惟轻虑,陨身匡国。 ”

关羽和张飞在当时在后世都成为勇猛善战的代名词:

晋书刘遐传:“晋刘遐每击贼,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关羽、张飞。”

魏书崔延伯传:“崔公,古之关张也。”

可参考赵翼著《廿二史札记》卷七关张之勇的部份,详细整理了古人以关羽、或关张用作皆为勇将代名词的资料。

出生争议

于中国运城市常平村关帝家庙内立有一块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前将军关壮穆侯祖墓碑铭》,记其生于“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六月二十四日”,而明崇帧二年(1629年)立于石磐沟关羽祖茔的《祀田碑记》和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编修的《关帝志》,都认为关羽生于汉桓帝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此外,民间对关羽生辰还流传有好几种说法。比较、考证几种资料,较为可信且成公论是关羽生于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1]。

不过资料一直受到争议。《三国志》及其他同期史料都未有记录关羽出生,另外如《关帝志》内容多出自《三国演义》,非严谨的史料;《祀田碑记》和《前将军关壮穆侯祖墓碑铭》未有严格考究。而王兆春等所编著《中国历代名将传》暂记为(? - 219),所以现今仍未有确切可信的资料

5.吕布

身材高大(估计有190m以上),相貌英俊,武艺高强。吕布不但衣着华丽,而且喜欢耍酷,他一出场就是“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简直是酷毙了。他经常手持一口方天画戟,脚跨赤兔宝马,到处泡妞,当时人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擅长骑射,膂力过人,号为飞将,闻名于并州;刺史丁原用布为主簿。董卓入京后,诱使吕布杀死丁原,率其众来投。董卓大见亲侍,令布为骑都尉,随侍左右。布亦父事董卓。然董卓常因小忿而欲杀布,布惧,在司徒王允的教唆下杀掉了董卓。卓党李傕等啸聚为贼,攻打长安,布不能拒,逃走,先后投靠袁术、袁绍、张杨,最后在张邈、陈宫的策划下入主兖州,与曹操展开数度激烈的争夺战,先胜后败,投靠徐州的刘备,屯兵小沛。吕布趁刘备攻袁术之机夺取了徐州,后在曹操的调解下与备和解。袁术攻打刘备,吕布以辕门射戟为赌注,使袁军退却。袁术起兵伐吕布,吕布大败。但后曹操和刘备联军攻打,困守下邳。布虽骁猛,然无谋而多猜忌,又信妻言,不纳群下之言。曹操堑围三月,吕布军上下离心,其将侯成、宋宪、魏续缚陈宫,将其众降;吕布亦就缚,与陈宫、高顺被戮于白门楼。吕布性情轻狡反复,唯利是图,注定了其能称雄一时而不能成大业的命运。

6.赵云

赵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

蜀国五虎大将第三位。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战著称。原为公孙瓒的部下,后归刘备。刘备被曹军打败于当阳长坂坡,赵云六进六出曹操百万军中,救出了甘夫人与阿斗。刘备东吴招亲,赵云领军护卫,后拦江截救阿斗,一杆长枪,神出鬼没,浑身是胆,一生征战无数,屡建奇功,后拜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公元二二七年随诸葛亮进攻关中,失利于箕谷,退回汉中,不久病死,享年七十三岁。

7.甘宁,吴国大将。字兴霸,巴郡临江(今四川忠县)人。起初跟随刘表、黄祖。黄祖兵败被杀后,归降孙权。为著名水军将领,勇猛过人,打仗常冲锋陷阵,一生建立战功无数。曹军进军濡须时,他率敢死队百人,夜袭曹营,大胜而还,未伤一人。刘备伐吴时,被番王沙摩柯一箭射死,死时树上有数百只乌鸦,围绕着他的尸体,也不飞走。孙权得到甘宁已死的消息后,悲痛不已,并立庙祭祀他

8.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人。先为并州刺史丁原部下担任从事,后来又归附董卓,董卓死后,张辽又带兵投靠了吕布,在吕布手下任骑都尉。后来,吕布在下邳被曹操和刘备打败,最终归附曹操。武功高强,有勇善谋,多次建立奇功。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孙权攻打合肥,他率敢死队八百余人守城,奋勇突击,大破吴军。吴军一听见张辽的名字,便胆寒,连吴国小儿夜间啼哭,一听说张辽二字便不敢哭了。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曹丕亲征,三路伐吴。张辽与诸将大破东吴大将吕范军,遂因病死于军中,谥刚侯。

9.诸葛亮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除此之外,这部还在别的章节中提到:诸葛亮执掌刘备军队后,常常手持羽扇,坐一辆四轮小车。总之,对诸葛亮外貌特征的定型是: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羽扇,有时坐一辆四轮小车。

鞠躬尽瘁,死而后矣 54(41.5%)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8(6.2%)俭以养德 2(1.5%)刑法虽峻但无怨者 6(4.6%)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教育为主刑法为辅) 1(0.8%)兵出天下不惊(打仗时连老百姓都不惊动) 8(6.2%)事必躬亲 1(0.8%)长于巧思,善发明创造 7(5.4%)散文出众 0(0%)做事谨慎,不冲动 3(2.3%)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1(0.8%)求实精神 2(1.5%)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6(4.6%)口才出众 1(0.8%)精研玄学 1(0.8%)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才能和善良=美丽 11(8.5%)选贤任能更看重品德 1(0.8%)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 5(3.8%)重视人才 1(0.8%)攻心为上 3(2.3%)处事让人心服口服(李严廖立马谡孟获) 8(6.2%)

10.孙权

孙权的历史评价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刘备: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山阳公载记》

◆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吴历》

孙权19岁就继承了其兄孙策之位,力据江东,击败了黄祖。后东吴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击溃了曹操军。东吴后来又和曹操军在合肥附近鏖战,并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杀死关羽、大破刘备的讨伐军。曹丕称帝后孙权先向北方称臣,后自己建吴称帝,迁都建业。

孙权英武果断,胆略过人。他曾在濡须口一带,乘大船魏军阵容,异常镇定自若。魏军弓箭齐发,箭镞集中在船的一侧。孙权下令掉转船头,再以另一侧受箭,待箭匀船平后再安全驶回。他"博览书传历史"颇有才华。他曾写信给曹操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短短16字,寓意很深。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战败刘表,取得荆州,企图一举灭吴。他对孙权声称:"今治水军80万方与将军会猫于吴。"孙权没有被曹操的气势汹汹所吓倒。他果断地纳鲁肃的建议,与刘备结成同盟,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用火攻战术大破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孙权审时度势,考虑重新选择一个合适的政治中心。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他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毅然决定自京口(今镇江)徙治秣陵(今南京),又在石头山建石头城。次年改秣陵为建业。黄初二年(公元211年),因与刘备争夺荆州,为便于指挥对蜀作战,又以荆州的鄂城为政治中心,改称武昌。黄龙元年(公元229)四月,孙权在武昌称帝。同年九月,又将都城自武昌迁回“舟车便利,无限险之虞:田野活饶,有转输之籍;进可以战,退可以守”的建业。这样,孙权开创了南京的建都历史。

孙权规划并建造了建业都城,城周二十里十九步。建业城中建有壮丽的宫城和衙署、民居中、寺院,城外有石头城、丹阳郡城,还有人口集中和商业繁荣的市场。孙权创建的建业成为古代一座真正的城市,为日后南京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孙权对开发建业和整个江南地区做出重大贡献。他取了不少措施,鼓励发展生产。他"亲自受田",将驾车用的八头牛改作耕牛,以表示提倡农业生产。并下令禁止官史在家忙时征调农民服徭役,以保证生产期间,又兴修水利,疏浚和扩大秦淮河水道,开破岗渎、运渎、东渠、潮沟等。当时建业城有数千名技术熟练的手工业工人,从事丝织、冶铸生产。孙权还发展了航海事业,派将军卫温和诸葛直领兵万人航行到夷州(今台湾省),又派人出使辽东半岛及海南诸国,有的使者到高句丽、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中部)和南洋群岛等地。公元247年,还为西域僧人康僧会建造了建初寺,这是金陵的第一座佛寺。

孙权统治江东51年。他的一生,正是吴国创业的黄金时代。到他的晚年,有才华的太子孙登不幸早逝,其他儿子们为了王位明争暗斗吴的元气大伤。太元二年(公元252年),孙权,这位雄踞江东的杰出政治家在失望中与世长辞,终年71岁,葬在蒋山之阳(今紫金山梅花山)。

11.周瑜

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于袁术麾下初崛起时曾随之扫荡江东。后来回去镇守丹阳。袁术心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投奔孙策,为中郎将,孙策相待甚厚,又同时迎娶有「国色」之称的二乔,成为连襟。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为中护军,执掌军政大事。赤壁大战期间,力主拒曹,而指挥全军在乌林迎击曹军取得胜利。赤壁大战之后,周瑜谏议孙权将刘备安抚在吴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孙权未纳。孙权后来纳周瑜的谏议,拟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然后消灭曹操,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维恩显着。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12.马超(175—222年),字孟起,性别男,因穿白袍银甲,骑白马,人称"锦马超",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名门望族,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其父马腾,字寿成,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腾父马肃,字子硕,汉桓帝时为天水兰干县尉,后失官流落陇西,娶羌女生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