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寻宋丨姑苏高度北寺塔

2.苏州古代建筑介绍?

3.姑苏古城在哪里

4.苏州北寺塔求什么最灵

5.苏州人为什么不去北寺塔

6.苏州一个非常灵验的寺庙

7.游园一一北寺塔

北寺塔的历史传说_苏州北寺塔

苏州之行D3,北寺塔。

离开周庄,到达苏州的时间比稍晚些,所以我和菠萝对行程做了修订,准备先去西园寺。

出门的时候,在酒店的楼上远远望见北寺塔耸立于民宅中,有种穿越时空的孤独感,让人忍不住想要亲近。

所以我们在西园寺之前,又先去北寺塔看一看。真是赶不上变化快。

路上查了资料,据说北寺塔是孙权为他的乳母修建的,所以又有北塔报恩寺这个名字。

我们到达的时候,发现北寺塔附近正在施工。吵闹的机器、四处安置的路障、穿梭的车流与过往的行人交织在一起,让这里纷乱繁杂。

穿过十字路口,就看到了北寺塔的大门,门上题着“知恩报恩”四个字。

放大来看,原来又是赵朴初先生的字呢。

最早见过这个署名大约是年,在家乡的桥梁上。现在算来也将近有20年了吧。

可能因为外面正在施工,所以这里并没有多少游人往来。和门口的大爷打了个招呼,很顺利的就进来了。

远离了外面喧闹的机器声,里面倒是意外的清静。

我们路过了一个长长的走廊,廊内贴着漆版的《姑苏繁华图》(又名盛世滋生图,上面有叶圣陶先生的题字)。由于画面太长而且玻璃反光,所以就没有拍照了。

这幅图的作者是清朝苏州画家徐扬,据说他原本是苏州的监生。按照我的理解,大概相当于现在中科院的博士生吧。他在工作中经常要参与苏州地图的绘制,想来因此对此地的人情风貌了然于心。

在工作之余,他开始作画。历时24年,最终画成此图。1751年乾隆皇帝南巡苏州的时候,他献上了画作,因此得到赏识,被任命为宫廷画师。

如今这幅画的真迹已经不在苏州了。据说清朝覆灭后,被溥仪带到了长春的伪满皇宫,现今珍藏在辽宁省博物馆内。

穿过长廊,远远的就能看见院子里的弥勒像。以往寺院里的弥勒和韦陀都位于天王殿内接受人们的香火膜拜,而北寺塔的弥勒佛和韦陀菩萨却立在室外,露天迎人。没有了繁华大殿做映衬,感觉弥勒的笑容都真切起来,意外的亲民。

走近高塔,发现门上有一幅对联:“且邀明月登九层,不负胜地有奇景“。想象着姑苏时期风流才子们携友登塔赏月,谈笑风生,意境悠远令人向往。只可惜现在楼梯锁起,不能登塔了,有点小遗憾。

塔内一层有一座佛像,现在作为文物被保管着。佛像隐藏在塔身的阴影中,终日不见光,想想也挺寂寞的。

看过佛像之后,我拉着菠萝绕塔九圈,积攒功德。菠萝问我说:“这算是在任务地点领取经验值吗?” 我觉得算是吧(⌒o⌒)。

出了佛塔,我们在观音殿旁的院落里停步休息,却遇见了同在院落里的麻雀和白鹡鸰,它们一前一后,分外融洽。也许是附近浅浅的水波吸引它们过来的。

匆匆逛过北寺塔,我们就乘坐公交车前往西园寺了。静谧的西园寺正适合时光静静流淌,那就是D3下午的故事啦。 (详见:西园寺的猫咪与鸟)

D3行程结束之后,我们回到酒店的楼上,远远的望见了夜色中的北寺塔。琉璃色的光打在高塔上,有种份外宁静的美。

D3北寺塔-完-

写于 2016年7月10日

寻宋丨姑苏高度北寺塔

北寺塔东侧有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重建的楠木观音殿,它是苏州现在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筑之一。殿的结构坚固完好,佛像及须弥座雕刻精工,枋柱间有数十幅画工精细、色彩调和、风格独特的彩绘。观音殿南面建一长廊,陈列着目前国内最大的巨型漆雕《盛世滋生图》,也称《姑苏繁华图》。该图全长32米,高2米,再现了清代“乾隆盛世”苏州的繁华。塔后碑亭中置有罕见的元代石雕艺术品张士诚纪功碑,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塔北是以山水为意境的古典花园,园内池面宽阔,山石空灵,俯视水中巍峨塔影,别有一番情趣。

苏州古代建筑介绍?

苏州在长大,苏州在长高。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建筑,东方之门、国际金融中心、中南中心,一次又一次改写着苏州城市的“身高”记录。

千年来始终代表她高度的,是苏州古城里的江南第一古塔报恩寺塔。它雄踞于古城,脱颖于姑苏诸多宝塔之中,成为古城悠久历史的象征,它虽然早已不是苏州的制高点,但却依旧俯瞰着整座古城,一直是苏州古城的地标和第一高度,直到今天。

初冬时节,再次去探访宝塔。出地铁4号线北寺塔站出口,蓝天白云下,粉墙黛瓦后的柿子树上点点橘黄,构成一幅天然的姑苏图画。

转眼望向宝塔,风吹树叶,暖阳弄影,映照于**的墙面。报恩寺塔重檐复宇,翼角翠飞,一派雄伟气象。然而雄伟并非这座千年古塔的全部,它的俊逸、秀美与瘦长,又显现出一种独属于江南的气质。

报恩寺塔苏州人俗称北寺塔,与拙政园相距不远,在拙政园倚虹亭处抬眼望,就能望到北寺塔的大半身段。

北寺塔始建于三国赤乌年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江南著名的古刹之一。除去悠长的历史,北寺塔还是苏州最高的塔,其高76米,有“江南第一塔”之称,名满佛教丛林。

相传是孙权为报母恩,以吴太夫人居住的舍宅而建,吴太夫人是苏州人,丈夫孙坚战死后她鼓励长子孙策继续开拓疆土,长子不幸被刺身亡后,又辅佐次子孙权建立了三国鼎立的东吴王朝。正门前的巨大牌坊上写着“知恩报恩”,正是此意。不过那时候塔有11层高,靖康之耻后金兵南下,北寺塔再次毁于战火,直到南宋才得以重建,现存之塔为南宋绍兴年间行者金大圆主持募建的九级塔。

宽广的广场边古木参天,绿荫如盖。古塔前的台基上露天而坐的是一尊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像,背靠岩石,手捻佛珠,盘腿而坐。几枝乔木、五针松生长于岩缝中,围绕在周围,身后站立的则是韦驼菩萨。弥勒佛在中国的传说中的人物是流传于宁波一带的布袋和尚,在大多数寺院里都有他的塑像,供奉于大殿里,而在北寺塔则在塔前广场的正中间,使人们一进入寺门就能看到,其笑容满面的憨态历来为人们所喜爱,不管男女老少都想近身去摸一摸,以沾喜气。

报恩寺塔曾多次被毁和重建,现在的形制基本沿袭南宋时期的风貌,其高翘的飞檐、瘦长的塔刹,在宏伟中蕴含着秀逸,体现出浓郁的江南建筑特色,是研究宋代建筑的珍贵实物。

正门半圆形的门洞上方是六个鎏金大字“报恩万岁宝塔”,门前柱子是一幅楹联“不负胜地有奇景,且邀明月登九层。”翘角上都有雕花且挂有风铃,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美妙而悦耳声音。

徐徐的绕塔基一圈,四周围廊石栏,精美的浮雕布满于栏杆石柱,下枋满雕卷云纹。束腰处每面雕金甲护法力士坐像三尊,转角处雕卷草、如意纹饰。

北寺塔对苏州人来说可是非常亲切了,比起虎丘塔来可能感情还要深厚,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北寺塔可以登上去,而虎丘塔长期以来只能老实的待在地下望一眼。

一般佛塔都是七层,而北寺塔则九层,其中自然有它建造的原因。九在数字中为最大,登九层应该有登上九天之意。沿楼梯逐级盘旋而上,木制楼梯也不象别的寺院的那么狭窄,需低头侧身才能交叉而过,在此只管直身扶栏而上。

北寺塔的登塔楼梯的设置也与别的佛塔不同,登上一层需绕半圈在另一边方有可上楼梯,这无意间在找楼梯时必需绕塔而走,增加了塔的幽深而带有些许的神秘。塔心四周均有坐基,半圆形的穹顶,以供佛像,光线透过门洞照射在塔心内壁,明暗间的光影更显得宝塔的神秘幽深感。

走出门洞均可到外部围廊,俯瞰寺院均为树木绿荫所覆盖,各处殿宇掩映在翠绿丛中,颇具神秘之感。一阵阵清风吹来,倍感惬意,伴随风铃之声,似乎进入了佛法的世界。

当盘旋着终于登顶,眼前豁然开阔,手扶护栏朝下观望,一座姑苏古城尽收眼底,千家万户如同水墨画长卷一般在视线里缓缓展开,远处虎丘塔清晰可见,城内的瑞光塔,还有寒山寺的塔院钟楼。转过身,园区东方之门周围流光溢彩。站在这苏州古老的高度上,一幅镌刻着姑苏繁华图的双面绣一览无余。,

风迎面而来,吹着我的脸颊,但我听着塔檐上的铃铛在风中摆动发出的声音,心里有了一片宁静和祥和,想把这一份感觉凝固。

如今苏州整个古城看上去都是低矮的、老旧的建筑,在全国各地着实罕见。其实,这是因为苏州一直在严格控制古城区内建筑的层高。按照保护规划,苏州古城区建筑最高不能超过24米,大概也就是北寺塔的三层那么高,且须保持“粉墙黛瓦”的青灰色调。

正是因为独特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苏州古城风貌得以有效保护,每年上千万的中外游客到苏州来。很显然,都是冲着苏州古城的“黑白灰”、“淡素雅”来的,是来欣赏苏州古城的韵味的。

苏州,不只有传承千年的深度,也有日新月异的高度,更有舒适宜居的温度,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姑苏古城在哪里

苏州古代建筑有哪些代表性建筑呢?苏州古代建筑有寒山寺、北寺塔、周庄、木渎等苏州有名建筑。

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阊门外十里枫桥西南不远处。座东朝西,门对古运河,旧临官道今属江苏苏州金阊区枫桥镇。寒山寺相传始建于梁武帝天监年间(公元502-509)其经始年月不详。初名"妙利普明塔院"。

北寺塔

北寺塔占地1.3亩,北寺塔是报恩寺的俗称,位于北塔公园,是中国楼阁式佛塔,号称"吴中第一古刹",始建于三国,相传是孙权为报母恩所建,因而得名抱恩寺塔。北寺塔为九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每层挑出平座、腰檐,底层对边18.8米,副阶周匝,基台对边34.3米,塔顶与刹约占1/5。塔高76米,重檐覆宇,朱栏萦绕,金盘耸立,峻拨雄奇为吴中诸塔之冠,登塔远眺,可俯瞰苏州全景。

周庄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卫生镇和国家小城镇建设示范镇。2000年周庄荣获联合国人居中心授予的“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周庄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谓摇城;北宋元祐元年(公元1086),周迪公郎舍宅为寺渐成集镇,故称周庄,已有900多年建镇历史,具“小桥、流水、人家”风格的江南古镇周庄已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木渎

木渎是江南著名古镇,地处苏州城西,太湖之滨,四周群山环抱,峰联岭属,灵岩、天平、狮山、七子、尧峰等吴中名山环如障列,苍翠悦人,形成一座物富民丰,人杰地灵的"天然聚宝盆"。木渎历史可上溯吴越春秋,文化蕴积深厚,名胜古迹遍布。境内除了山川林石之美,更有小桥流水之秀,古宅深巷之幽。镇上河道纵横,桥街相连,其中胥江、香溪均为吴越遗迹,山塘老街则为乾隆御道,小镇人家或临街或枕河,粉墙黛瓦,重脊高檐,一派典型的水乡古镇风貌。古镇区深宅大院毗连,尤以严家花园、榜眼府第和古松园等私家花园为最,其中严家花园集苏州园林之大成,为江南名园。木渎古镇依山而筑,傍水而居,其独特格局为江南诸多古镇中少有。清人王汝玉的诗句道出了木渎古镇之魅?quot;山近灵岩地最幽,香溪名胜足千秋。"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苏州北寺塔求什么最灵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干将东路与平江路交叉口北50米

姑苏古城北,步入一条小巷,在粉墙黛瓦间,人们抬眼就能看到那座与苏州人历久相伴的北寺塔。这条小巷名为塔影弄。傍晚,路灯亮起,将北寺塔的剪影映在小巷墙上,以“塔影”为元素的互动装置引得行人驻足体验。

“塔影入弄”的回归是姑苏古城“微更新”中的一幕。

“街巷更新前,弄里住了几十年的老街坊都觉得小巷名不符实,‘塔影入弄’没处看,只有老旧、破乱的巷子。”住在附近的老人徐文英说。

始建于三国时期的北寺塔高70多米,是姑苏古城区的地标之一,稍微开阔一点的地方抬头不难看到塔影,但要让塔影入弄不容易。

近10年来,作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积极探索创新实施古城保护,以“微更新”推进老旧街巷改造,便利市民生活,盘活文物古建,引入创业创新,让这座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不断彰显青春活力。塔影弄这样的小巷再度名副其实。

“‘微更新’,是要从细节出发,下‘绣花功夫’。”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置业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吴嘉立说。与这片古城里许多从事城市更新工作的人一样,“80后”的吴嘉立也有一份古城情结——这里寄托了人们对小桥流水的中国古典文化的美好想象。

修复城市肌理,活化文化想象,还有大量细节工作要做。近半个世纪前,中张家巷河被填平盖房。历时十多年的努力,在2020年,这条600多米的小河重新通水,连接姑苏城墙内外。当地也陆续实施王天井河、校场河、_葭巷河等历史河道恢复工程,千年水城格局得以延续。

水流动起来了,水巷风貌也要焕新。有关部门为居民制定“一户一策”的整体提升方案,清理违章搭建,修缮老旧楼房,让背街水巷面貌一新。

现在,姑苏古城区有35条河流,总长53公里,划船可以游览五六个小时。当地提升改造的5条河道实现滨河绿化,成为生态河道,22条背街水巷绿化更新,江南水巷风情不断凸显。

随着古城“微更新”推进,文创热也悄然展开。

“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保护好原住民,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历史系教授胡阿祥认为,对古城进行以有机更新为内涵的“微更新”和以人为本的“活态保护”,印证着城市发展理念的变迁。面向未来,城市建设要统筹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有情怀风貌,也要有人间烟火,赋予古城不断自我更新发展的活力。

苏州人为什么不去北寺塔

北寺塔求平安。是三国霸主孙权为了报答母亲养育之恩建,千年来几经兴废,但一直是苏州城内的最高点。苏州报恩寺塔,又称北寺塔。该塔号称“吴中第一古刹”。北寺塔的大门额上悬挂的是报恩寺,苏州人大多称它为北寺塔,因为位于苏州古城之北而得名,而最显眼的就是这座塔,就连地铁站也是以“北寺塔”命名。出了地铁站就可到了北寺塔,在拙政园可以看到北寺塔,也就是园林建造设计中的借景。

苏州一个非常灵验的寺庙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真正借景北寺塔,还得在几年后。19年,为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周边启动环境进行整治,对目之所及有碍观瞻的建筑,包括电线杆,全部拆除清理。这一拆,才成全拙政园借到了北寺塔,不过这其中还有点过程。有人对照《园冶》,觉得完全符合"巧而得体"的借景要求,同时为了更多的显露出塔身部分,千脆把荷风四面亭边上大柳树都换成小柳树,于是,一例经典的借景由此诞生,这一景,也成了拙政园的标志性景观?

游园一一北寺塔

苏州一个非常灵验的寺庙是报恩寺。

报恩寺是位于苏州闹市的千年古寺,修建于三国年间,约有1700多年历史,相传是孙权为报母恩所建。寺内的报恩寺塔为九级八面宝塔,因为老城区限高的原因,此塔成为了苏州老城区最高的建筑,是苏州城标志。

或许是有孙权孝心的加成,报恩寺在许有关健康的心愿时很灵验,总有香众绕着报恩寺塔虔诚地转圈。寺内很大,不收门票,古色古香的建筑让人流连忘返。交通也很便捷,乘坐地铁北寺塔站直达,周边公交也有很多。

报恩寺简介

苏州报恩寺,其实苏州人都叫它北塔寺,它是苏州当地历史最悠久的寺院,始建于三国年间,是当年孙权为母亲所建,号称“吴中第一古刹”,跟南京大报恩寺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1700多年前的建筑怎么可能保留至今,千百年来几经修葺才有了现在的规模。

寺院内的报恩寺塔在姑苏城内也是独领风骚,以76米的高度冠绝江南所有古塔,不过非常遗憾的是,跟所有保护文物一样,苏州北寺塔已经不能攀登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北寺塔与姑苏城外的虎丘塔遥相呼应。

北寺塔是苏州市的重要标志。它矗立在老城区的中心地带一一人民路上。人民路,南北走向,穿越整个老苏州,苏州人对这条人民路有着特殊的感情。

小时候,交通不便,经济困难,农村孩子大都没有机会出行。工作后,才有时间和经费来满足出行的可能。我对苏州的最初印象是长途公交车路过的宝带桥,是市内公交线1路车或101路经过的人民路,是到了苏州必去的观前街、玄妙观,还有那个明信片上的北寺塔。

北寺塔在我心中不知不觉着了根,但北寺塔三个字,仅看字面的寺和塔,激不起游览的兴致,以至于,几十年过去了,从未近距离看过它。

年初七,夫妻俩去拙政院,根据手机导航,离景点最近的地铁口就是北寺塔站。理所当然,出来便见北寺塔。

我对先生说,这个古塔一定要去看看。

度娘说,北寺,也叫报恩寺,是苏州历史上最悠久的寺院,也是苏州城内规模最大的佛教丛林,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

踏进报恩寺,引人注目的除了高耸的北寺塔,还有塔前的弥勒佛和韦陀菩萨,他们居然是露天的,面对每一位游客,笑脸相迎。

掩映在古木丛中的北寺塔是一座典型的砖木结构楼阁式佛塔,始建于南朝梁代,重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三年,后经多次修缮,该塔八角九层,重檐覆宇,规模宏大,与杭州六和塔为同一类型的建筑。塔高76米,是江南第一高塔。

这一天,北寺塔没有开放,游客不能登塔,只能顺时针绕塔基兜个圆圈,在慈眉善目的观音菩萨前膜拜。

北寺塔东侧有明朝万历四十年重建的楠木观音殿,它是苏州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筑之一。

观音殿南面有条长廊,陈列着目前国内最大的巨型漆雕《盛世滋生图》,也称《姑苏繁华图》。该图全长32米,高2米,再现了清代"乾隆盛世"苏州的繁华。因为的面积较大,像长卷一样铺陈,我边走边欣赏,竟然忘了拍照。

北寺塔后面有罕见的元代石雕“张士诚纪功碑”,据说是沈万三捐建的。

观音殿后面有个小院,也叫梅园,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有青青的松柏,也有多种色彩的梅花,这阶段正含苞待放。

夫妻俩离开北寺塔的时候,我对先生说,我们一直无视北寺塔的存在,以为仅仅是一座塔,其实,里面很有看头,这次进去,不虚此行啊!

先生表示同意。

主观臆断是靠不住的,眼见为实。这与买衣服、尝美食一样,只有亲自试穿了,才能知道好不好看,合不合身;亲自尝过口味,才能知道是否好吃,喜不喜欢。